普華永道:2030年5G將為中國GDP增長貢獻2200億美元
摘要:5G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為2200億美元。醫療保健、智能公用事業、消費者與媒體、工業制造和金融服務五大行業都將從5G技術中獲得顯著收益。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 | 王曉濤
根據普華永道日前發布的《賦能未來:5G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中國報告,預計至2030年,5G應用將為全球GDP帶來1.3萬億美元的增長,其中,5G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為2200億美元。醫療保健、智能公用事業、消費者與媒體、工業制造和金融服務五大行業都將從5G技術中獲得顯著收益。
從經濟影響上看,當前5G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十分有限,因為電信公司主要將重點放在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推廣上。不過預計從2025年開始,隨著5G應用變得更加廣泛,這些投資將對全球經濟產生越來越積極的影響。按區域劃分,5G對北美GDP增長的貢獻最大,其次是亞洲和大洋洲,隨后是歐洲、中東和非洲。
聚焦中國5G發展,隨著“新基建”持續升溫,各地政府相繼出臺新基建行動方案,5G建設成為行動方案中的“必選項”。深入挖掘5G技術,5G深度融入百業,為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提供支撐,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預計到2030年,5G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為2200億美元,僅次于美國。
普華永道全球TMT行業主管合伙人周偉然表示:“目前,中國5G網絡處于規模建設的中期,5G商用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投資拉動和終端消費牽引。放眼長期,5G開啟數字經濟新篇章,以5G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不僅將進一步拉動信息消費,還將成為社會信息流動的主動脈,進一步促進智能連接、云網融合貫穿到各行各業生產環節,充分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倍增作用。”
從行業來看,醫療保健將是5G全球經濟收益的最大貢獻者。普華永道的模型預測,5G醫療保健到2030年將給全球GDP帶來5300億美元的增長,其中中國GDP增長440億美元。遠程診斷、遠程手術和應急救援是當前5G與中國醫療結合最緊密的應用領域。遠程設備操控(遠程機器人超聲檢查、遠程機器人手術)、目標與環境識別(手術識別、病情識別)是5G在醫療中的主要應用。
除醫療保健外,隨著5G不斷賦能,其他行業也顯示出巨大的潛力:5G智能公用事業管理將帶動全球GDP增長3300億美元,其中中國GDP增長860億美元;5G消費者與媒體將帶動全球GDP增長2540億美元,其中中國GDP增長630億美元;5G工業制造將帶動全球GDP增長1340億美元,其中中國GDP增長220億美元;5G金融服務將帶動全球GDP增長850億美元,其中中國GDP增長50億美元。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通信行業主管合伙人宋爽表示:“5G正在為個人消費者、企業、政府和全球經濟創造巨大的、新的生產潛力,隨著疫情期間各行業數字化進程的加快,5G將進一步成為行業催化劑。未來十年,它將成為我們社會基礎設施的奠基石,并成為推動國家經濟、新商業模式、技能和行業競爭力的重要平臺。”
責任編輯: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