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如何高質量發展?棗莊開拓循環經濟“試驗田”
摘要:棗莊市計劃以試驗區各片區為載體,建設閑置品回收體系中心、閑置品會展中心、閑置品集散交易中心、閑置品智能修復再制造中心、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置中心、閑置品碳交易中心、國際共享經濟學院(內設鑒定中心、估價中心)“六中心一學院”。
中新網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 陳溯)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打造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環境友好的循環經濟成為一項重要課題。在山東棗莊,當地正積極打造閑置品循環鏈試驗區,助推我國“變廢為寶”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在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已經具備了循環利用體系,而我國大多數地區的閑置品回收、二手利用尚處于一種簡單粗放的形態。”棗莊市商務局二級調研員王占軍向中新網記者表示,閑置品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具有很大的品類外延,棗莊是國內唯一一個中國國際閑置品循環鏈試驗區,為我國的循環經濟發展進行有益探索。
近年來,棗莊市與京東集團、中國舊貨業協會等加強合作,推進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發展,推動閑置品循環產業集聚發展,創新打造閑置品循環鏈試驗區,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生態發展理念,努力為循環經濟發展開拓出一片“試驗田”。
當地以二手車、辦公設備、二手圖書、二手奢侈品、二手服裝等產業為主導,努力打造優良營商環境,積極引進行業頭部企業,目前,已吸引各類閑置品循環及二手車經營主體達到500余家,2020年實現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23.7%。讓“廢”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能。
“除了得益于棗莊的交通便利條件,我們選擇落戶這里主要是被這里的政策環境所吸引。”棗莊普衣國際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淳向記者表示,公司總部位于廣州,主要從事閑置紡織品的綜合處理,2018年,受到棗莊市建設循環品循環經濟產業園的號召,普衣國際成為首批進駐園區的企業,近年來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成果,已成為整個華北地區最大的紡織品再生處理工廠,預計2021年全年銷售規模達到8000萬元。
據了解,棗莊市普衣國際經貿有限公司通過社區回收箱體、線上回收等方式,每年處理舊衣量達到1.8萬噸,約相當于處理了540萬人口的舊衣物,同時將具備再次穿著價值的紡織品進行出口、不具備再次穿著價值的做成再生新材料和新產品,助力低碳減排、綠色循環發展。
除了二手圖書、二手車等傳統循環經濟業態,隨著棗莊市不斷推動閑置品循環產業集聚,棗莊市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循環經濟新業態前來筑巢。
成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北京的胖虎科技集團是一家二手奢侈品回收、銷售一站式新零售平臺,2020年在棗莊落地。談到為何選擇落戶棗莊,胖虎科技集團棗莊運營中心運營總監張智程向記者表示,除了考慮到北上廣深這些地方成本較高,胖虎科技主要是被棗莊市打造的閑置品循環鏈試驗區所吸引,地方政府提供了很多針對二手回收產業的優惠政策。
目前,循環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很多地區帶動經濟發展的產業,但行業本身還存在很多比較突出的問題,包括政策法規不完善、財稅支持產業政策不足、進出口政策限制、科技創新能力滯后等問題。
棗莊市計劃以試驗區各片區為載體,建設閑置品回收體系中心、閑置品會展中心、閑置品集散交易中心、閑置品智能修復再制造中心、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置中心、閑置品碳交易中心、國際共享經濟學院(內設鑒定中心、估價中心)“六中心一學院”。
王占軍表示,想要進一步推動試驗區做大做強,主要還面臨著財稅等政策堵點。
“很多循環產業都是‘不冒煙’的工廠,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具有很大的生態效益,因此國家非常重視棗莊對循環產業的發展布局。”王占軍表示,目前,棗莊市正向商務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匯總報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閑置品相關稅收政策,爭取相關先行先試政策,開展試驗區制度創新,推動閑置品、人員、服務、資金、數據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完)(中新財經工作室)
責任編輯:宋璟
(原標題:“變廢為寶”如何高質量發展?棗莊開拓循環經濟“試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