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山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 和順肉牛產業牛氣沖天

2021-12-07 10:22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山西 產學研

摘要:從1973年開始,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和順縣畜牧局聯合開展了本地黃牛改良工作,同時實施了肉牛品種選育和肉牛生產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組建了中國西門塔爾牛育種協作組,對當時和順縣肉牛改良和利用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并為“太行類群”牛選育奠定了基礎。

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地處晉東,太行山脈西側,國土面積2250平方公里,多為山地、丘陵,占全縣面積的80%,牧草資源豐富。和順縣是“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具有肉牛養殖的優良傳統,家家戶戶養牛,形成了獨特的飼養模式和本地肉牛群體。和順肉牛養殖主要分布在橫嶺鎮、馬坊鄉、義興鎮、青城鎮,現存欄肉牛5.7萬頭,其中能繁母牛3.5萬頭。

從1973年開始,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和順縣畜牧局聯合開展了本地黃牛改良工作,同時實施了肉牛品種選育和肉牛生產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組建了中國西門塔爾牛育種協作組,對當時和順縣肉牛改良和利用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并為“太行類群”牛選育奠定了基礎。為了進一步發揮科研單位的技術資源優勢,推動和順縣畜牧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2013年,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和順縣成立了“畜牧產業技術聯盟”;2018年,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與和順縣人民政府簽署了“院縣共建”農業科技戰略合作協議。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科研團隊先后在和順縣實施國家、省部級科研和示范推廣項目15項,并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農村技術承包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等,為和順縣肉牛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保障。通過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四代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和順縣域內“太行類群”牛的種群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牛群結構基本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據了解,和順縣從1976年以來,先后被授予“全國商品肉牛生產基地建設先進縣”“全國優質農特產品(肉牛)百強縣”“全國黃牛改良基地縣”。2011年,“和順肉牛”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5年,和順縣成為山西省級“出口肉牛質量安全示范基地”,產品名稱為“供港活牛”,首開山西省活體動物出口先河。近年以來,和順縣多次舉辦和承辦全國肉牛學術和產業發展會議。

據和順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健介紹,“十三五”以來,和順縣養牛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業調產、農村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科研團隊以和順縣銀河灣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和順縣宏泰牧業有限公司、和順縣望岳養殖專業合作社、和順縣禾潤農林牧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和順縣德毅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和順縣紅牧牧業有限公司、和順縣玉忠養牛專業合作社、和順縣福瑞泰生態農牧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8個核心場為著力點,推廣核心群選育技術、營養調控技術、肉牛育肥技術、母牛繁殖技術、犢牛早期斷奶技術、牧草青貯與加工技術及放牧補飼技術等,集成了完整的肉牛養殖技術體系。和順肉牛養殖已成為和順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農業轉型的中軸產業、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養牛收入占全縣農民純收入的40%左右。培育了大型養牛企業12個,建設標準化養牛小區107個,帶動“十頭母牛”規模戶1800戶以上。

如今,和順肉牛已經形成了遺傳性能穩定、生產性能優越的群體,為鞏固科研成果,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和順縣人民政府通力合作,積極推進“太行云牛”品種提交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的審定準備工作。8個育種核心場和3000余頭育種核心群系譜明確、檔案完善,現已完成“太行云牛”系列企業標準12個,出版書籍2部,為“太行云牛”品種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太行云牛”的品種培育和品牌建設,是提高“和順肉牛”知名度,提升養牛效益的重要手段;是鞏固和順縣40余年黃牛改良成果,實現品種資源向品牌資源轉變的重要舉措;更是確立和順縣肉牛品種的品牌地位,進一步厚植全縣養牛業發展的基礎,使養牛業在全縣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發揮,為全縣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