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不妨看看這些國家怎么做
摘要:《通知》提出,爭取到2022年在全國發展一批創新活躍、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的地區,培育一批帶動性強、經濟社會效益俱佳的健康養老產業集群,形成一批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創新模式和典型經驗,探索一批普遍適用、務實管用的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舉措。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成靜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建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機制的通知》,指出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應對人口老齡化要求更高、任務更重、緊迫性更強,因此,需要鼓勵有特點和代表性的區域,探索多領域、多維度的系統創新,以點帶面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占總人口的18.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760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2.6%。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指出人口老齡化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人口老齡化對經濟運行全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社會文化多方面乃至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深遠影響,挑戰與機遇并存?!兑巹潯愤€對開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綜合創新先行先試提出了明確要求。
為了將這些要求落到實處,《通知》提出,爭取到2022年在全國發展一批創新活躍、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的地區,培育一批帶動性強、經濟社會效益俱佳的健康養老產業集群,形成一批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創新模式和典型經驗,探索一批普遍適用、務實管用的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舉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國際社會,老齡化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早就在面對的趨勢和問題。一些國家或者城市早就已經在自己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將應對老齡化考慮在內,他們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日本:以“在地安老”為核心多方推進城市建設
隨著老齡化、高齡化與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讓老年人在生命末期也可以在熟悉的社區或家中生活的“在地安老”越來越受到老年人的喜愛。因此,如何在城市中通過各項公共服務、設施的適老設計實現“在地安老”,變得越來越重要。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郭佩的研究,日本作為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且城市化率高達90%以上的國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通過實施“黃金計劃”來擴充日間看護中心,通過社區、非營利機構和家庭的合作形式在健康預防、日常照料方面給予老年人可及的服務。后來,以“在地安老”為基礎,日本從環境建設、住房、社區支持、醫療衛生、交通等多方面不斷深入推進老年友好城市建設。
秋田市作為日本首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老年友好城市”項目的城市,近些年來在推進積極老齡化過程中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與努力。
例如,從2011年10月開始,秋田市為了鼓勵老年人外出參加社會活動,實施對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公共交通乘車優惠的措施;從2015年4月開始,秋田市推出老年友好合作單位登錄制度,可申請單位既包括企業法人,也包括社會團體等組織,經營業務主要為銀行、酒店、美容院、超市、商業店鋪、建筑公司、保險公司等,經申請通過后,政府會在其店鋪入口醒目處貼有“老年友好”徽章。
這些公司或社會團體既以各自優勢和特點為老年人提供服務,也包括擴大對老年人員的雇傭、開辦認知癥等健康預防講座、配送牛奶時對獨居老人安全的確認等。
英國:包容性設計讓老年人更好使用建筑和環境
英國近年來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包括“英國工業策略4大挑戰”,即人工智能與數據、老齡化社會、清潔增長和未來出行,其中針對老齡化社會的明確目標是“確保到2035年所有人能夠延長至少5年健康、獨立的生活,并縮小貧富之間的差距”“更完整的工作生活”“老年癡呆癥2020挑戰”“孤獨策略”“國家衛生服務長期計劃”“25年環境規劃”等。
根據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姜穎等人的研究,目前,大倫敦地區已經完成的老年友好城市相關工作包括:建立住宅規劃政策和資金計劃以應對目前和將來老年人的住宅和空間需求;通過公眾宣傳等手段減少貧困老年人的數目;對倫敦50歲以上的居民提供技能培訓和工作的機會;提供條件幫助老年人參與和保持日常運動水平;采取措施減少老年人的“數字疏離”;對老年人為倫敦所作的積極貢獻進行宣傳;幫助老年人進行志愿服務;高度關注老年人的社會孤獨感問題;設立都市老年節,每年舉辦一次免費的全倫敦老人文化節。
值得關注的是,包容性設計是倫敦新一輪規劃的重要策略,也是2012年奧運會與殘奧會開發東倫敦的宗旨。英國建筑與建成環境委員會提出包容性設計的5條原則:將人置于設計過程的核心、承認多樣性和差別、在一個解決方案無法滿足所有用戶時提供選擇、為使用者提供靈活性、讓人能夠更方便愉悅地使用建筑和環境。毫無疑問,這種“包容性設計”讓人人都感到與己相關。
新加坡:城市應對缺乏活力的老年群體更加友好
2015年,新加坡老齡問題部長級議會推出了30億新加坡元的“成功老齡化行動計劃”,這是新加坡為人口老齡化做準備的藍圖。在這種情況下,所有老齡化的相關主題都開展了公開咨詢,退休后工作問題、終身教育問題、健康檢查和護理等受廣泛關注的話題被提出并討論。通過這種方式,政策制定方可以找到老年群體的訴求并支持他們得到康養。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發布的新加坡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中已考慮了這些問題。在名為“所有年齡段的便利設施區域”的條款中,可以看到之后有一個多代際的城市規劃和設計。政府決定讓老年人更多地參與老年友好社區的設計,因此將在土地使用和規劃方面采取措施。這種包容性計劃將適應所有年齡段人群的需求。計劃認為允許老年人在當地社區優雅地變老非常重要,他們還應保持獨立自主、身心健康并與親人親近。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包哲韜的研究,“成功老齡化行動計劃”被分為3個層面:個人層面、社區層面和城市(國家)層面。
在個人層面,個體的需求和價值需要得到關注,規劃的目的是使老年群體不僅要健康度過余生,并且要享受平等的機會繼續工作和終生學習。在社區層面,新加坡提倡打造充滿愛心和包容的社會,因此尊重和愛護老年人是有凝聚力的社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區層面的規劃目的是為老年人建立支持社區,其中應包括老年人護理設施、志愿服務點和公共活動場所。在規劃土地利用時,考慮多功能混合以涵蓋復合型的功能需求。在城市層面,需要突出顯示城市的作用。新加坡的目標是成為一個老少皆宜的城市,這不僅要求更好的公共交通系統和更多的出行選擇,也需要保障可負擔的城市生活成本和提供良好宜居的城市空間環境。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