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推動高質量發展,天津描繪“十四五”發展藍圖

2021-02-04 10:10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高質量發展 京津冀 京津冀協同發展

摘要:構建雙城發展格局,塑造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風貌。完善城市空間發展格局,構建“一市雙城多節點”的城鎮功能空間格局,打造緊湊活力“津城”和創新宜居“濱城”。加快推進“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構建“三區兩帶中屏障”的生態空間格局。

王敏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荊文娜

近日,天津市“兩會”落下帷幕。在日前舉行的天津市十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天津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魏廣勇表示,近年來,天津市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繁華的天津夜景。資料圖片 

繁華的天津夜景。資料圖片

下一步,天津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如何布局?在發布會上,大到“十四五”規劃側重點,小到老百姓的“菜籃子”,有關負責人針對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

“十四五”天津怎么干?

“‘十四五’時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魏廣勇表示,天津“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編制主要突出高質量發展、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天津作為、改革開放創新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四方面考慮。“十四五”時期,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基本實現;“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魏廣勇介紹,天津“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看點和亮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基本實現“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深化京津冀產業協同,與京冀共同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基本建成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加快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高水平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推動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改革,深化自貿試驗區“首創性”制度創新,加快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

堅持制造業立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智能科技產業,著力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構建“1+3+4”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制造強市。到202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

加快培育內需體系,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構建社交電商、5G消費體驗等更多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填格賦能。高水平建成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建設北方會展中心城市。提升海港、空港樞紐國際集散功能,加快天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增強服務輻射“三北”地區能力,推動天津逐步成為萬商云集的商貿活動聚集地。

構建雙城發展格局,塑造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風貌。完善城市空間發展格局,構建“一市雙城多節點”的城鎮功能空間格局,打造緊湊活力“津城”和創新宜居“濱城”。加快推進“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構建“三區兩帶中屏障”的生態空間格局。

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怎樣的機遇?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也是天津市最重要的戰略機遇。天津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明華在會上表示,過去5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最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在產業協同、環境協同、基礎設施協同等方面取得了成績。

在產業協同方面,打造了“1+16”承接平臺,并通過這些承接平臺引進北京項目3062個,投資到位額4482億元。同時,中交建京津冀區域總部、藍星清洗總部基地、東華智聯等一些重大項目落地。在環境協同方面,建立了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加強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牽頭制定了首個區域環保標準。在基礎設施協同方面,尤其是在京津冀交通網絡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更為突出。京津雙城之間京津、京滬、京濱、津興四條高鐵聯通的格局加快形成;建成了津石高速天津西段,使天津和石家莊之間的高速里程大大縮短;建成一批省際接口路,基本形成區域路網,為京津冀各個領域的協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體制機制協同方面,京津冀醫藥聯合采購等機制在有效運轉。

如今,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京津冀地區承擔著怎樣的任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又將面臨哪些機遇?

“在‘十四五’期間,我們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孫明華強調。在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方面,要深化京津冀產業協同,打造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寧河京津合作示范區等重點承接平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汽車制造等重點領域,打造京津冀世界級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一批千億級的制造業集群。在建設北方航運核心區方面,要對標國際一流港口,堅持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方向,通過環渤海港口協同聯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東北亞世界級港口群。在建設金融創新示范區方面,重點要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大力發展科技金融、航運金融、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加大對先進制造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在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方面,按照新發展格局要求,推動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改革,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要建設更高水平的自由貿易試驗區。

“菜籃子”工程如何保障?

“菜籃子”問題向來是普通民眾關心的重要民生問題,尤其是今年元旦過后,市場上農產品價格上漲,后期趨勢如何,成為老百姓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對此,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市農委主任沈欣在會上表示,經過研究分析發現,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上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疫情影響,更多市民在本地過年,農產品消費量較往年明顯增長。而河北省作為天津市農產品的重要供給地區之一,由于疫情反彈給當地農產品的生產和上市帶來影響。二是受低溫影響,前期的強寒潮天氣影響了南方農業大省蔬菜生產,本地少量農業設施種植的農產品也受到影響,進而延緩了蔬菜等“菜籃子”產品上市時間。三是受運輸影響,來自河北石家莊、邢臺地區的長途車輛在國內蔬菜運輸中占比超過40%。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大量車輛暫停運輸業務,車輛減少、運力不足,導致運費上漲,進而導致從外省運來的農產品價格上漲。

“針對這些問題,天津市加大政策引導和技術服務,克服了不利天氣影響,努力增加農產品生產供給,有效緩解了市場供給壓力。”沈欣介紹,截至1月22日,天津市蔬菜、出欄生豬和肉雞,以及雞蛋、水產和生鮮乳等農產品生產產量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特別是生豬出欄量增長較多,因此,我們對保障市場供給,有底氣、有信心。”沈欣強調。

沈欣表示,下一步,在做好糧食、生豬、蔬菜等重要農產品的穩產保供方面,天津市將完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災害性天氣預案,抓好糧食和“菜籃子”農產品生產,確保節日期間農產品供給充足,品種豐富。

一是保產能。加強技術服務,指導農民采取針對性措施,克服低溫天氣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保障本市基本蔬菜品種供應。

二是保流通。加強與外埠產區對接,發揮龍頭企業、流通企業外埠基地的保供作用,一旦發生市場供給趨緊,立即組織外埠調運。

三是保質量。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力度,嚴格落實屬地責任,落實市、區、鎮街三級網格化監管舉措,實現監管網格內生產主體巡查全覆蓋,保障不發生區域性、規模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