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未來5年和2035年這樣安排就業優先、科技引領、“兩農”現代化以及制造業轉型升級工作(2)
摘要: “十三五”期間,大連市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勞動者就業更加充分,就業形勢保持整體穩定,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5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5%以下。
做好做足“兩農”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大文章”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提問, “十四五”時期,大連如何全面落實規劃綱要、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大連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長順介紹,“綱要”對大連市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規劃部署,提出要在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背景下,加快推進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要在統籌區域協調發展背景下,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李長順表示,“十四五”時期是我市農業農村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完成鄉村振興規劃的重要歷史時期,我市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規劃綱要的要求,準確把握全市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勢新特征,科學謀劃農業農村發展新思路新目標,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好做足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兩篇“大文章”。
大連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李長順
一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以建設都市現代農業強市為目標,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高都市現代農業綜合競爭力。 二要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要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20字總要求,繼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
進一步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大連市工信局副局長張立志介紹了“十四五”時期大連市制造業發展方向及產業布局情況。他表示, “十四五”時期,大連市要進一步推進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轉型升級。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加快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改造提升“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重點發展石化、裝備、消費品等傳統支柱產業,以及數字產業、生物醫藥與生命健康、潔凈能源裝備、新材料等新興產業。
大連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副局長 張立志
石化產業要逐步減少燃料型產能,增加原料型產能,提升我市煉化一體化水平,增強烯烴、芳烴等基礎有機化工原料供給能力,推動深加工;依托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大連理工大學等優勢科研力量,發展精細化工,拉長產業鏈。
裝備制造業要以短板裝備攻關和國產化替代為突破口,圍繞重大成套裝備、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先進軌道交通、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域,提升裝備制造業自主研發、設計、制造及系統集成水平和能力,增強先進裝備的自主可控能力、智能制造能力和服務增值能力,推動產業邁向智能化、高端化和成套化。
消費品工業以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要任務,聚焦農副食品及海產品加工、服裝紡織、家具木業等具有一定產業基礎和先發優勢的領域,完善和打造產業鏈條;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提升我市消費品產業品牌綜合競爭力。
新興產業要圍繞數字產業、生物醫藥與生命健康、潔凈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以產業集群建設為重要舉措,圍繞我市優勢細分領域,搶抓發展機遇,培育龍頭骨干企業,打造產業鏈條,形成一批領軍企業和標志產品,提升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產業布局方面,結合我市產業布局特點和各地區的資源稟賦,提出“一核一軸兩翼多組團V型向北發展”的點軸發展空間格局。具體來說,就是以主城區發展“工業大腦”為核心,以沈大高速為軸,以渤海沿線和黃海沿線為兩翼,多組團V型向北拓展“工業骨骼”的空間發展格局。同時,明確各區塊的主體功能和分工,具體形成主城區研發總部、加工基地向北發展的空間格局。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