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浙江金華:萬事俱備東風勁,拼搏爭先正當時

2021-03-09 10:25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金華

摘要:到2025年,全市生產總值超66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4%以上,研發投入強度達2.8%,都市區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

 金華全面高質量發展,天更藍、樹更綠、水更清、城更美,人民更加幸福。圖為金華城區一角。李建林/攝

金華全面高質量發展,天更藍、樹更綠、水更清、城更美,人民更加幸福。圖為金華城區一角。李建林/攝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沈貞海

“金華,不僅能、而且行。”近日,浙江省金華市委書記陳龍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金華黨員干部和群眾一條心,勁往一處使,萬事俱備、東風不欠,正是干事業的好辰光。”

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

2020年,金華市生產總值增長2.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9%,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3.7%和6.5%,10方面民生實事圓滿完成。

——強智控搶復工,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率先建立市縣鄉三級指揮部體系,率先推行“健康碼”,先行開展“大數據+網格化”;選派107名醫務工作者馳援湖北;圓滿完成國家和浙江省防疫物資生產調撥任務;僅用13天即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面復工。

——穩企業保增長,打好實體經濟翻身戰。全力建設民營經濟強市,出臺“雙龍引才”新政20條,首創“揭榜掛帥”全球引才機制;落實“五減”金額237億元、完成率231%;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均破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9.4%、居全省首位;網絡零售額增長10.3%,快遞業務量達90億件、每月穩居全國首位;八大重點細分行業總產值增長6.8%,高端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4%、居浙江省首位;現代五金產業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名單,武義電動工具、金華開發區健康生物醫藥獲評浙江省“鏈長制”試點示范;金義新區獲批省級新區;簽約20億元以上項目33個;東陽木雕小鎮、義烏綠色動力小鎮、磐安江南藥鎮獲省級特色小鎮命名;推進開發區(園區)整合提升,婺城省級經濟開發區獲批;金磐開發區“飛地”模式入選浙江省山海協作“最佳實踐”。

——抓改革增活力,打好改革開放攻堅戰。新增國家和省部級改革試點17項,“無證明城市”改革入選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市場主體增量居浙江省首位;成功獲批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金義片區;“義新歐”創新雙平臺運行機制,獲評浙江省改革創新最佳實踐案例;外貿出口增長14.3%,對全省出口貢獻率達27.5%、居浙江省首位;蘭溪被認定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強共建促聚合,打好都市能級提升戰。成功舉辦首屆“上海-金華周”系列活動;醫保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達261家;全域同城化扎實推進,60個年度重大共建項目完成投資448億元;實現市區向蘭溪供水,簽訂新一輪烏溪江引水工程、磐安向永康供水協議;城市品質不斷提升,浙中總部經濟中心、三江里等項目加快推進;推出婺州古城十景,古子城商圈全新亮相;實施省級未來社區建設試點7個;武義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

——增投入快建設,打好交通廊道突擊戰。新建鐵路58公里、公路540公里,完成綜合交通投資290億元、增長36.7%。金義國際機場(義烏機場遷建)選址、金義東軌道交通建設順利推進,杭溫高鐵、金臺鐵路等加快建設,義東高速東陽段、金義中央大道開工,建金高速、杭紹臺高速、金武快速路建成通車,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邁出新步伐。

——辦實事解民憂,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戰。城鎮新增就業26.6萬人,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7%,全域創成“無欠薪”城市;深入推進門診APG點數法付費改革,大病保險“選繳保費法”成為國家醫保改革典型案例;扎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和對口合作。教育事業加快振興,教育財政投入137.9億元;金華理工學院建設工程開工;金華市人民醫院和市婦保院新院區建成投用;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重三農促和美,打好生態環境保衛戰。糧食總產量增長3.9%,生豬出欄119萬頭、居浙江省首位;武義獲評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示范縣;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河湖長制工作獲國務院正向激勵。

——優服務守平安,打好基層治理鞏固戰。深化“基層黨建+社會治理”創新,全面推行新時代“后陳經驗”“五個一”工作機制,抓實駐企服務員、基層治理網格員、民情民訪代辦員“三大員”隊伍建設,創新開展“大家訪、大代辦、大接訪、大化解”活動,“平安金華”實現14連冠,獲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批試點。“一警情三推送”獲評全國智慧警務創新案例。

——抓沖刺奪高分,打好文明創建榮譽戰。以連續兩年全國第一、綜合成績全國第三的優異成績,高水平創成全國文明城市。高規格打造文明示范街22條、精品示范街12條,累計改造市場和交易點53家,新增停車泊位10萬余個,市區123個社區全部創成文明社區;6人入選“中國好人”,創歷史之最;文明創建實現常態化、長效化、制度化。

——轉作風強隊伍,打好清廉金華推進戰。高質量完成村級組織換屆,黨員群眾對換屆質量風氣滿意度達90%以上;深入開展“拼搏實干、爭先進位”作風建設專項行動,市領導領銜推進“八大比拼”活動,拼搏爭先的干部隊伍、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逐漸成為金華的鮮明標識。政府數字化轉型連續兩年獲評全國優秀實踐案例;“三公”經費持續下降,一般性支出壓減54.2億元,用政府的“緊日子”換取百姓的“好日子”。

“十三五”發展成就顯著

五年來,金華聚力全面小康、浙中崛起,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濟總量達4704億元,年均增長5.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309億元增加到423億元,年均增長6.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跨上6萬元、3萬元臺階,年均分別增長7.3%、8.4%。市場主體從59.7萬戶增加到126.9萬戶,總量躍居浙江省第二位。

五年來,金華聚力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成功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名單,加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A股上市企業從22家增加到30家,市值突破2000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346家增加到1370家;數字經濟產業指數位列長三角27個中心城市首位。

五年來,金華聚力先行先試、敢闖敢拼,改革開放多點突破。“無證明城市”改革開全國先河;“互聯網+監管”改革率先破題;企業開辦“零見面”改革經驗全國推廣;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金義片區、省級金義新區、中國(義烏)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等一批改革開放大平臺獲批建設;“義新歐”班列開行量躍居全國第四位;外貿出口從2958億元增加到4613億元、居浙江省第二位;榮獲中國“一帶一路”最具活力城市稱號。

五年來,金華聚力破散促聚、全域統籌,都市區共建加力提速。謀劃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綜合交通投資超1300億元、增長77.8%;獲批鐵路總圖,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城市;6個縣(市、區)實現跨區域供水;社保業務、醫保報銷實現全市互聯互通。

五年來,金華聚力生態治理、綠色發展,美麗金華展現新貌。大力弘揚和踐行“信義和美、拼搏實干、共建圖強”新時代金華精神,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開展全國首個地級市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試點,獲綠色中國特別貢獻獎。連續六年奪得治水“大禹鼎”。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美麗鄉村建設入選黨的十九大“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五年來,金華聚力民生實事、關鍵小事,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實現脫貧攻堅“三個清零”。戶籍人口醫保參保率達99.97%、居浙江省首位。新增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人口143.6萬;文化禮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有效覆蓋;教育基本現代化、平安金鼎實現縣(市、區)“滿堂紅”。

“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金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聚焦聚力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到2025年,全市生產總值超66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4%以上,研發投入強度達2.8%,都市區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

金華市市長邢志宏在此前舉行的金華兩會上表示,為完成上述目標任務,該市將在“九市建設”上精準發力,數字賦能、拼搏爭先,爭取更高質量、更好結果。

——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注入數字賦能新動力。大力實施人才科技首位戰略,基本建成浙中科創大走廊,打造浙中科創策源地;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2.0”行動,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爭創長三角G60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建設民營經濟強市,培育現代產業新體系。強化數字經濟“一號產業”和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雙輪驅動,力爭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8000億元、規上工業企業數達70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60%;實施金融賦能民營經濟計劃,新增存貸款各6000億元,新上市企業30家以上,打造浙中金融中心。

——建設雙循環發展先行市,構筑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網上絲綢之路”先行區,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達1400億元以上;進口年均增長10%以上,打造“世界貨地”;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完成重大項目投資5400億元以上;建設浙江中西部消費中心城市,推動義烏小商品市場、永康五金城、東陽木雕城等實體市場高質量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和商貿樞紐市場,全市內外貿易總額超過1萬億元。

——建設“兩優一高”市,取得重大改革新突破。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構建“1+5+2”工作體系,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加快建設數字金華,在根本上實現全市域整體智治、高效協同;實施“效能革命”,營商環境便利度達到90%以上;推動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2800億元以上。

——建設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邁出都市區共建新步伐。加快打通都市區軌道、高速公路、城際快速干線三大交通閉合圈;加快金義一體化、全域同城化,高標準建設金義新區,做強金義主軸和發展主核;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未來社區”理念引領城市建設。

——建設文化強市,弘揚信義和美新風尚。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打造全球最強的影視產業基地;推進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480億元以上;深化文旅融合,創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市,爭創國家級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

——建設浙中花園城市,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打好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3%以上;全域建成“無廢城市”;建成金義都市區國家森林城市群,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建設幸福宜居城市,創建共同富裕新家園。實施高質量就業提升工程,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全面實施“大健康”戰略,打造浙江中西部醫療中心。

——建設市域社會治理示范市,開創法治金華新局面。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后陳經驗”“浦江經驗”“龍山經驗”,充分發揮“最多跑一地”改革牽引作用,以“三大員”為主載體深化“三服務”;創成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實現今后五年的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關鍵在黨員干部。要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大力弘揚踐行新時代金華精神,加快推進清廉金華建設,讓拼搏爭先的干部隊伍、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成為鮮明標識。

“當下,金華黨員干部正鉚足勁,在‘人才科技、產業轉型、共建項目、招大引強’上進行‘四攻堅’;在‘重大改革、環境提檔、社會治理、效能革命’上進行‘四爭先’。”陳龍表示。

催人奮進馬蹄急,春光正濃東風勁!金華,正迎來大干、快干、高質量發展的好辰光。

責任編輯:李振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