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開發區打造基層智治“金名片”:“微”網格托起“大”平安
摘要: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獲悉,這是金華開發區“周三網格日”的一幕。這一天,金華開發區近萬名黨員干部志愿者走出辦公室,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家中,了解訴求、代辦事項、推進工作,諸多“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倪晗、記者沈貞海
“樓道燈半個掉落,居民希望處理,以免掉下來砸到人。”“門口被車子堵了,能不能通知車主移車。”“疫苗接種點還有疫苗嗎”……9月1日一大早,浙江金華開發區三江街道雅苑社區南濱花園小區7幢微網格長周衛芬把居民們提的訴求一一記錄下來。據悉,居民提出的問題,90%在現場得到解決。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獲悉,這是金華開發區“周三網格日”的一幕。這一天,金華開發區近萬名黨員干部志愿者走出辦公室,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家中,了解訴求、代辦事項、推進工作,諸多“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
如何開創基層治理新局面、譜寫楓橋經驗新篇章?金華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旭輝說,近年來,金華開發區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通過網絡化、智慧化、精準化改革,創新探索“金開通+微網格”社會“微智治”模式,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一張網、全覆蓋、無死角”的管理新格局,打造城市農村全域覆蓋、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為民惠民多元共治的新時代社會治理“金名片”。
“一張網”兜起基層治理“大工程”
在金華開發區,社會治理工作猶如螺螄殼里做道場,像繡花一樣精細:鄉鎮(街道)為一級網格;社區(行政村)為二級網格;每個社區和行政村又根據自身大小劃分3~5個三級網格;在三級網格基礎上,增設第四級“微網格”。每個網格由若干名網格員責任包干,把群眾工作有效延伸到社會的每一根毛細血管。這其中,網格員可謂身肩重任。
記者跟著三江街道寺前皇社區第二網格助理網格員、京都花園11棟微網格長吳放體驗下網格員的真實工作:雖然已是72歲高齡,但每逢網格日,外出至少4個小時,行走不少于2萬步,不管刮風下雨,雷打不動。自從開發區探索搭建四級網格體系,經過統一培訓,她成為專職網格員。“發現的一些小問題、小矛盾,能當場解決就當場解決,當場解決不了,拍照上傳到‘金開通’。”吳放說。
吳放所說的“金開通”是以“智慧金開”平臺為依托的智慧化信息系統。網格員每天巡查搜集來的問題,被統一“曬”在這里,并直接對接解決問題的職能部門。而問題解決如何,也被集中“曬”上平臺。
記者點開系統里的一條記錄,顯示上周網格員發現有社區一位居民不慎遺失獨生子女證,但她長期在外地,回來補辦不方便,希望網格員協助辦理。當網格員將這一情況連文字帶圖片一起上傳平臺后,三江街道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三江街道派出所等相應職能部門隨即作出回應,之后在網格員的代辦下,該居民嶄新的獨生子女證照片出現在了這條記錄中。
“網格化管理不僅僅是一個微信群、一本宣傳冊。有煩心事就找網格員,有矛盾糾紛也找網格員,家長里短還找網格員。”雅苑社區書記錢素芳這樣介紹網格的“威力”。
用腳步丈量網格,以服務凝聚民心,用責任守護平安。目前,開發區共有一級網格8個、二級網格168個、三級網格300個、四級微網格7349個,實現物理空間網格全覆蓋。在網格全覆蓋的基礎上,利用組建微信群實現人員全覆蓋。每個微網格都建立一個微信群,網格中的家庭、企業、單位等確保有一名成員加入,微信群主由有責任心的熱心業主、黨員、樓道長、企業主等擔任,把全區基層治理做到居民家門口,走好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米”。
“相比以往‘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模式,四級微網格通過扁平化的‘網’,變‘金字塔狀的管控型’傳統治理模式為‘扁平式、零縫隙、服務型治理‘現代精細治理模式。”開發區網格辦專職副主任虞建華說,四級網格形成了物理空間網格全覆蓋,推動社會治理橫向到邊、縱向“細”到底。
據“金開通”后臺統計,目前,網格員通過手機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上報各類事件243880件,辦結241636件,辦結率達99.08%。從數據情況看,更多的安全隱患和矛盾糾紛消除化解在基層,最大限度做到“微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
矛調中心足不出戶解紛爭
設置“1+5+N”的功能布局,入駐17個部門,配置12個窗口……這是記者昨日在開發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看到的場景。這里又被形象地稱為“信訪超市”:通過聚合有關職能部門,理順工作機制,讓有關部門在化解矛盾糾紛工作中集中發揮作用,持續健全“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體系,真正實現“一窗受理、一條龍辦理”,讓群眾矛盾糾紛、信訪訴求最大限度在一地、一次性及時解決。
前不久到“信訪超市”尋求解決工資問題的金華開發區企業員工小唐經過相關部門調解,終于和同事們拿到了近期應發的工資。“原來我們不知道找哪些部門反映情況,現在的感覺是,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訴求,到‘信訪超市’都會有相關部門幫助協調解決。”原來,小唐等20余人來到“信訪超市”反映開發區轄區內某家電企業拖欠員工工資。“信訪超市”把該指令下達勞動監察大隊后,該大隊立即開展調查,并與婺城區法院進行溝通協調,以“府院聯動”的形式為該批員工開辟“綠色通道”,簡化處置程序,引導員工通過“司法確認”程序快速處理拖欠工資事宜。
金華開發區政法辦主任葛光慶介紹,經過多年探索與完善,原本獨立平行的調解、信訪、訴訟等矛盾糾紛化解手段,已在“信訪超市”互相融合。相關部門可依據法律、法規、政策就地進行調解,如調解不成再導入訴訟程序辦理。
據介紹,矛調中心采取重點部門集中常駐、一般部門輪換入駐、涉事部門“隨叫隨到”三種形式,實現信訪訴求、矛盾糾紛從“只受理不辦理”向“受辦一體”轉變,由“一元化解”向“多元化解”轉變。截至目前,開發區矛調中心累計接待群眾2204人次,受理矛盾糾紛1013件,化解996件,化解率達98.3%,四級信訪總量較前三年平均值下降39%……
資源下沉有載體,統一服務標準化,金華開發區還通過加強制度建設,把“信訪超市”機制不斷向基層延伸,打造資源整合、功能集成、機制有效、群眾參與的178個村(社)民情民訪代辦點,為群眾提供就近、便利、穩定可預期的服務,初步實現代辦標識、代辦制度、代辦流程、代辦范圍、代辦員“五個統一”的工作模式。
海棠府小區業主潘嬋娟反映停車難題,蘇孟鄉代辦員莊鼎陽通過溝通協調,一周內在小區周邊增劃20個車位;連云港市民嵇友亞反映的拖欠工資問題,開發區勞動監察大隊代辦點通過兩小時協商,幫助要回工資……有了需求清單、任務清單、時間清單,民情民訪代辦工作機制順了,百姓的獲得感不斷增強。自民情民訪代辦點開放以來,村級共代辦事項250件,鄉鎮(街道)共代辦74件,區級共代辦1件,目前已完成辦理309件,完成率達95.4%。
數字賦能打通“神經末梢”
羅埠鎮湖沿村原是個“軟弱渙散村”,村民愛上訪,而今卻無一人上訪,秘訣在哪里?“其實沒啥大事兒,都是信息不透明惹的禍。”村黨支部書記卞鳳濤說,自從有了“羅小興”,村里事務樣樣透明,大伙的心結都打開了。
卞鳳濤指的“羅小興”是羅埠鎮首創的“互聯網+基層社會治理”扁平化管理創新平臺。“這個小程序好比‘網上政府’,老百姓想問啥辦啥,可按模塊自助查詢、操作。又好比是個信息平臺,網格員或村民看到啥不對勁,隨時可反饋信息,再由鎮里的綜合指揮中心來分流。按規定,必須事事有回音,慢了還不行。”卞鳳濤說,通過這一平臺,羅埠鎮的政府服務工作從“計劃式”服務變成“點單式”服務,從“8小時干部”轉變為“全天候在線干部”,群眾獲得感滿滿。
金華開發區是市區改革的“試驗田”與“創新地”,一直以來開發區以解放思想永遠在路上、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的執著與闖勁,不斷完善“大數據+全科微網格”,創新推出“金開通+微網格”社會“微智治”管理模式,實現社區、企業、部門(單位)等“四級微網格”全覆蓋。
金華開發區每一位專兼職網格員的手機上都裝有“金開通”,用于信息采集、網格巡查和問題上報等。如果發現問題,立即打開“金開通”,通過文字、圖片或視頻的方式把問題上傳到“云平臺”。平臺會根據問題反饋的所屬業務部門,進行研判、流轉和跟蹤。
金華開發區的老百姓則可以通過“智慧金開”實現干群互動。“智慧金開”以便民服務為主。設置“群眾辦事”“民生訴求”“智慧生活”“企業服務”四大功能板塊。“群眾辦事”對接“浙里辦”系統,可以實現社會保障、公安服務、交通出行、優待救助、公積金查詢、機動車和人行道違法處理、流動人口居住登記等30余項高頻事項辦理;“民生訴求”實現通過文字、照片、視頻或語音的方式,上傳群眾生活中的各類訴求問題;“智慧生活”以政企合作、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以社區為單位打造快捷高效、價廉物美的本地生活線上服務;“企業服務”對接“金開企服通”微信小程序,為企業提供政策法規咨詢、執法登記、第三方服務等。
網格員有“金開通”,老百姓有“智慧金開”。
“兩端”實時進行問題上傳,最終全部匯總到“云平臺”進行統一流轉和處理。由此,形成“上下通暢‘一網’搞定”格局。運行兩年多來,該平臺形成了平安建設、維穩處置、糾紛化解、決策輔助四個領域的N項智能應用,動態監測和全鏈態勢分析全區社會治理狀況。
變事后“救火”為超前預防、變應對遲鈍為及時快速、變管理控制為多元協同,在社會治理的三大難題面前,金華開發區以實踐為筆,以創新為墨,用智慧作答,構建起“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的智慧治理新模式,為百姓撐起一片平安共建共治共享的藍天。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