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RCEP有助于保證我國制造業比重的基本穩定

2021-03-12 10:29 中國發展網
RCEP

摘要:RCEP是全面、現代、高質量、互惠的自貿協定,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協定。2019年,RCEP的15個成員國總人口達22.7億,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5.2萬億美元,均占全球總量約30%。

中國發展網訊  3月1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23期)于線上舉行。本期論壇聚焦“RCEP時代中國的機遇與挑戰”,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會上指出,RCEP有助于實現“十四五”和2035遠景目標規劃草案中所講的,保證制造業比重的基本穩定,特別是核心環節留在國內,同時有助于加強區域性產業鏈的穩定性。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王孝松代表論壇發布CMF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

報告指出,RCEP全稱《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2020年10月15號由東盟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聯合簽訂,印度最初參與協定談判,但在2019年11月退出。RCEP的簽署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的建立。

RCEP的特點、背景、意義概述

RCEP是全面、現代、高質量、互惠的自貿協定,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協定。2019年,RCEP的15個成員國總人口達22.7億,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5.2萬億美元,均占全球總量約30%。

對東亞區域經濟發展而言,RCEP自貿區的建成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新的里程碑,將顯著優化域內整體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自貿協定帶來的貿易創造效應。RCEP將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融合,促進域內經濟要素自由流動,強化成員間生產分工合作,拉動區域內消費市場擴容升級,推動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發展。

對于中國而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立足“擴圍”“提質”“增效”,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簽署RCEP,標志著我國自貿區戰略實施進入新階段。

RCEP的主要內容

RCEP的主要內容包括框架、貨物貿易、原產地累積規則、服務貿易等十個方面。

RCEP的框架是分成20個章節和4個附件依次展開。貨物貿易方面,中方承諾對86%-90%的產品實現零關稅,對不同的伙伴采取的關稅減讓略有差異。零關稅不是一蹴而就,最多要經過長達三十年的緩沖期,但立刻實現零關稅的比例仍比較高。中國對東盟各國立刻降到零的是68%,對日本相對少一點25%,對韓國是38%,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是65%左右。而其他的成員國對中國立刻降為零關稅的比例也是非??捎^。

原產地累加規則方面,世界上多數自由貿易協定都是雙邊原產地規則,RCEP不同,商品從A國進入到另一自貿伙伴B國,可以用協定中多個締約方的中間品,來達到所要求的增值標準或生產要求,這樣A國享受B國零關稅的門檻可明顯降低。服務貿易方面,RCEP下各國服務貿易開放水平顯著高于各自“10+1”協定,中方開放承諾達到了已有自貿協定的最高水平,承諾服務部門數量在入世承諾約100個部門的基礎上新增開放22個部門,提高37個部門的承諾水平。

在投資領域,采用了負面清單,對很多行業做出了比較高水平的開放承諾,除了投資自由化相關規則外還包括投資保護、投資促進和投資便利化措施。所以,RCEP形成了統一的規則體系,將顯著提升投資政策的透明度,良好的制度環境也將進一步吸引區域外的投資。貿易便利化方面,推動各方在承認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中減少不必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簡化了海關通關手續,采取預裁定、抵達前處理、信息技術運用等促進海關程序的高效管理手段。

知識產權的一章內容很多,可以說是RCEP中內容最多、篇幅最長的章節。它在世貿組織TPIRS的基礎上全面提升了區域內知識產權整體保護水平。電子商務這一章主要包括促進無紙化貿易,推廣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保護電子商務用戶個人信息等等,對于跨境信息的傳輸,信息存儲等問題達成了重要的共識,將來它可以促進區域內電子商務的發展。RCEP中還有一些其他的議題也很重要,比如貿易救濟、競爭政策、政策采購等。協議最后一塊是合作,專門設置中小企業和經濟技術合作兩章,這使得中小企業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更好的共享RCEP的成果,不斷縮小成員間的發展差距有重大幫助,體現出包容性發展的思想。

RCEP的效應評估

貨物貿易來看, RCEP是我國入世20年來又一次全局性貿易開放,我國1/3的對外貿易將實現自由化,涵蓋貿易額將達到1.4萬億美元,給我國企業帶來更多的機遇。農業上RCEP的成員在農業產業鏈上的互補性比較強,我國具有出口優勢和潛力的很多農產品將從協議中獲益。對于汽車行業,RCEP將帶來汽車零部件關稅降低,極大地整合東亞地區汽車的供應鏈和產業鏈,有效地幫助汽車整車生產企業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釋放中國汽車企業在產業鏈方面的優勢。

服務貿易來看,我國服務貿易整體發展相對滯后,在國際服務貿易領域一直都是逆差。在RCEP的項目下,各國均在服務領域做出了遠超各自“10+1”自貿協定的承諾,開放水平整體達到了15方各自自貿協定的最高水平,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增長點。在生產性服務業、物流業、跨境電商、與貿易相關的金融業等領域均存在大量的機遇。

RCEP的原產地累計規則也會帶來多重效應。首先,它將帶來區域內貿易的擴大。其次,原產地累積規則鼓勵使用區域內中間品進行生產,要著力擴大中間品生產。鞏固在區域內的產業鏈供應鏈,提升供應鏈安全。再次,域外跨國公司為了享受區域累積紅利,會加大對區域投資布局。中國市場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營商環境和配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將成為跨國公司投資的首選。最后,該規則有助于中小企業利用區域內上游供應鏈,從自貿協定中獲益。

當然RCEP對于中國不光是機遇,也會有一些挑戰,未來可能會發生一些產業轉移,因為十五個成員國當中,有一些是發達程度比較差的東盟國家。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很可能轉移到這些國家。對于國內產業技術比較好的地區,要推動較高附加值的上游產業鏈保留在本地,或者創造一些上游產業鏈。對于國內有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地區,可以主動與有轉移需求的地方對接,承接相關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推動本地的經濟發展。各地應當因地制宜,將RCEP在內的自貿區戰略與區域地方發展戰略相融合,對標高標準的規則,挖掘新的領域和措施。

報告還采用標準靜態GTAP模型對不同情形下RCEP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定量模擬。模型設定三個場景。一是目前的十五國,二是印度的加入,三是美國也加入。在目前十五國的情況下,中國的GDP將會有0.45個百分點的上升,進口上升的幅度比較大,出口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總體來看我國能夠達到15900億美元福利的上升。印度加入的情形,還是各方面都有所提升,GDP增幅會更大一些,貿易順差減少更大一些,福利水平增加的會更大一些。當美國也加入的時候,整體方向不變,但幅度上會稍微有一些減少。綜合來看,加入RCEP會使得福利水平有顯著的提高。

前景展望與政策建議

RCEP現在還沒生效,去年11月只是十五方簽署了同意達成的協定,而協定生效需要至少9個成員批準,其中至少6個東盟成員和至少3個非東盟成員,符合生效條件的國家向東盟秘書處提交批準書60天后,協定在上述國家間生效。中國一直以最大的誠意、最積極的態度進行推動。總理在2020年11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按時間表抓緊做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落地實施國內的相關工作。”所以,未來我們覺得很快就會生效。

報告最后提出了四點政策建議:一是全面做好生效實施的各項準備;二是要充分適應高標準規則;三是要構建開放、公平、透明、便利的營商環境;四是要推動企業做好充分適應RCEP的準備。

關于“RCEP會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這一問題,各位專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認為,RCEP的簽訂對中國而言是一件大事,對中國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第一,為了讓中國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周邊環境,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有一個共同利益攸關的貿易協定,有一個更高水平開放的格局非常重要。第二,RCEP的達成間接帶來了中日韓自貿協定的實現。第三,RCEP對于整體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對未來我國參與其它區域貿易談判提供了重要參考。盡管為達成RCEP中國做出了一定讓步,付出了一定成本,但這些讓步是必要的。當然,對于國內一些低端產業,特別是行業內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和它們所帶來的就業會形成相當的影響,對這些成本也要有充分的認識。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指出,RCEP是中國和東盟十國以及其他國家互惠互利的協議,并不是一定要中國主導的協議,他特別強調了協議對中國“十四五”規劃中產業高質量發展,產業演進所帶來的積極意義。第一,RCEP有助于中國加快和日韓的自貿協定,中日韓在高端零部件、汽車制造、甚至將來的新能源汽車和存儲設備領域存在著較強的互補性,有潛力形成更為深度融合的東亞產業鏈局面。第二,根據累積原產地規則,將會大幅降低亞洲產業鏈的一體性,產業鏈分工合作,在不同國家和不同經濟體之間的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第三,無論是RCEP還是中歐投資協議,中國都是圍繞著“保持制造業一定的強勢競爭力”大方向去做的,這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題中應有之意。通過進一步對外開放,把國內市場潛力拿出來,使得外資和全球企業繼續愿意讓產業鏈留在中國,進而實現制造業產業鏈繼續在中國集聚的效應。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從六個方面詳細解讀了RCEP協定對中國帶來的重要價值和意義。第一,加入RCEP是我國真正進一步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有利促進因素。第二,它有助于實現“十四五”和2035遠景目標規劃草案中講的,保證制造業比重的基本穩定,特別是核心環節留在國內,同時有助于加強區域性產業鏈的穩定性。第三,有助于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第四,投資協定方面的相關條款有助于中國更為順暢地推進“一帶一路”。第五,在RCEP中包含了政府采購協定的內容,對我國的開放來說意味著邁上了新的臺階和新的領域。第六,對于大家討論的區域經濟一體化,RCEP帶來的挑戰主要當然是低端產業的轉移,但它也給我們提供了一種鞭策,隨著很多企業進行技術革新,大量投資自動化制造和無人工廠,這都有助于加強將來在制造業領域的競爭力。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指出,從一般意義的角度,RCEP會給各個成員國帶來互利互惠,我們作為其中最大的一個成員國當然也會受益。RCEP對于我國的意義,則是外部經濟力量的擴大和突破,這一點我們不要過于強調,但是也不能低估。從經濟的角度,我國包括紡織服裝、家電家具、醫藥、日用產品等行業有可能會轉移到東盟國家去,但大部分行業會利用產業鏈強勢地位獲得更大的發展,我國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服務業領域我國相對較弱,區域里的發達國家會受益更多一些。從戰略意義來看,RCEP對增強我國外部結盟力量具有意義。RCEP不是中國主導,但中國也是起關鍵作用的,對于中美在區域經濟主導權的競爭上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