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將立法促進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增加值已超1.1萬億
摘要:“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現在剛剛起步,未來還有無限的空間?!鄙蚩f,應該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對新生事物采取一種促進的態度,立法也要突出“促進”,凡是有利于促進的多寫,規制性的東西慎寫。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馮能文 記者羅勉報道 4月26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辦的《羊城論壇》聚焦“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稄V州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是今年重點立法項目,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沈奎表示,條例將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突出“促進”,凡是有利于促進的多寫,規制性的填寫。
廣州數字經濟增加值超1.1萬億,琶洲核心區2020年營收2000多億。“正如大家所說,人工智能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胡志剛表示,例如高鐵、地鐵進閘口使用的是人臉識別技術,語音導航用的是語音識別技術,醫院用圖像識別技術進行輔助診斷,看新聞、看視頻得到的個性化推送依據的是大數據算法。他表示,數字經濟是一個更大的范疇,包含了數字的產業化和產業的數字化,還有數字的治理、數據的價值化等多個方面,人工智能是數字產業化范疇里的一個技術。
目前,廣州正在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廣州信息軟件服務業的營收去年達到5000億,數字經濟的增加值已經超過11000億,“廣州有非常深厚的產業基礎,在醫療、交通、教育、制造等多方面都得到長足發展。”
胡志剛介紹,廣州目前規劃了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試驗區,即“一江兩岸三片區”,共81平方公里,作為未來廣州市重點打造的區域。以琶洲核心區為例,區域投入超5800億,去年有2000多億的營收回報,集聚了騰訊、阿里、今日頭條等頭部數字經濟企業。
“廣州市一些本土企業這兩年發展得非常好,像唯品會和一些定制家居的企業,全球五大定制家居企業有三家都在廣州。”胡志剛說,接下來要繼續釋放政策紅利,充分利用廣州在醫療、教育、交通和先進制造業的優勢,釋放更多的應用場景。同時,通過把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到傳統產業中,用新技術對傳統產業賦能,從而提升廣州市的制造能力,讓老城市更加煥發新活力。
2021年,廣州加快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動數字經濟立法,為數字經濟助推實體經濟和社會應用的發展打好法理基礎。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建軍在論壇上表示,圍繞市委部署,市人大常委會今年立法的重點項目就是《廣州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為此組建了立法專班。專班包括兩個團隊,一個是起草團隊,人大和政府將近30個部門,六七十人左右;另外一個是由各行各業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準備進行40多場專題調研,目前正在進行中,《羊城論壇》也是立法調研計劃的一個環節,是一次匯集民智的立法調研。
“隨著調研的深入,立法的框架、思路也在不斷完善中。大家提到的隱私問題、安全問題、宣傳問題,對我們做好立法工作有很大的啟發。”周建軍表示,專班小組將認真吸納各方意見,以高質量的立法推動、促進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助推廣州出新出彩。
作為《廣州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立法召集人,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沈奎表示,數字經濟是一場產業革命,這里有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一批新的技術創新在涌現,人工智能是其中一個領域,還有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5G通信技術、區塊鏈技術、工業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第二個維度是這些技術在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廣泛地滲透和影響,包括日常生活的每個領域。
“我看到很多企業,原來是極其陌生的,通過調研和交流,感受到一股強勁的廣州新勢力在興起。”沈奎說,比如致景科技,他們創辦了百布網,把中大布匹市場數字化,把中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紡織廠的織布機數字化并且工業互聯網化,這是創造了一種新的產業模式。
《廣州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立法正當其時、意義重大,是為整個廣州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法律力量。
“我看到花都區花東鎮五聯村一位種菜的阿姨,種了30年菜,現在創辦了一個數字菜場。她和我說,她種菜一輩子,這個工廠五年回本,產量是原來的10倍,菜價是市場的兩倍。”沈奎感嘆,這完全是一個數字化的工廠,在一個很不起眼的村子里,創造了另外一個世界。
這次調研也令沈奎很感動,“一個種菜一輩子的農民,擁抱數字經濟,實現數字農業,自己砸錢,對未來充滿信心。”
他在立法調研中發現,除了數字農業的亮點,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廣州也有一批企業、一些平臺做起來了。廣州是千年商都,商貿的數字化也大有文章可做,千年商都要通過數字化進一步賦能。
“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現在剛剛起步,未來還有無限的空間。”沈奎說,應該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對新生事物采取一種促進的態度,立法也要突出“促進”,凡是有利于促進的多寫,規制性的東西慎寫。
立法還要突出城市特色。除了產業,還包括城市治理、公共服務、民生事項等,這些怎么樣數字化,讓市民感知、感受更深,獲利更多,也是立法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