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摘要: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分享可持續金融最佳實踐,共同完善可持續金融標準產品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不斷豐富監管的工具箱,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加大對低排放產業的金融支持,真正讓金融改善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增長。
中國發展網訊 中國貿促會、國際金融論壇(IFF)共同主辦的國際金融論壇(IFF)2021年春季會議5月29日-3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會上倡議,聚焦“碳達峰碳中和”,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分享可持續金融最佳實踐,共同完善可持續金融標準產品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不斷豐富監管的工具箱,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加大對低排放產業的金融支持,真正讓金融改善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增長。
梁濤表示,今年以來經濟保持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蘇態勢,銀保監會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精準有力推進復工復產,全面推動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有以下幾點表現:
一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斷提升。2020年,人民幣貸款新增19.6萬億元,增長12.8%,今年一季度新增7.67萬億元,同比多增5747億元。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類貸款增速18.1%。新增制造業貸款2.2萬億元,保險保障能力明顯增強,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等措施,完成金融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的目標。
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金融杠桿率明顯下降,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銀行業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影子銀行得到有序的拆解。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受到了嚴厲懲處,外部風險沖擊應對及時有效,房地產金融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風險已基本控制。
三是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措施落地見效。2018年以來,金融領域共推出了50多項開放措施,大幅放寬金融業外資股比的限制,拓寬中外金融市場的合作領域,共批準新設各類外資銀行保險機構100多家,其中一批在財富管理、商業保險、信用評級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國際專業機構,通過獨資、控股或者參股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外資機構投資中國金融市場的積極性顯著提高。
四是綠色金融得到持續發展。2020年末,中國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達到11.6萬億元,信貸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疫后經濟綠色復蘇做出了重要貢獻。銀保監會在擔任可持續銀行網絡領導成員期間,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綠色金融制度,開展了經驗交流,帶動金融市場綠色金融加快發展。
梁濤表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全球經濟有望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增長6%和4.4%,復蘇勢頭高于之前預期,但與此同時,當今世界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具體有以下特征:
一是全球貨幣政策在寬松的基調下分化加速,西方發達經濟體政策寬松幅度前所未有,決策的獨立性明顯下降,手段工具突破傳統底線,不但導致財政可持續風險,而且產生巨大外溢效應,推高全球債務規模,推升金融市場泡沫和通脹預期。在發達經濟體堅持低利率政策同時,近期一些新興經濟體也立即宣布加息,可能引起全球金融資產重新定價,甚至造成資產泡沫的破滅。
二是全球經濟復蘇勢頭不穩定、不平衡。由于疫苗接種的速度,自身的經濟結構與政策力度的差異,不同經濟體的復蘇呈現了梯度效應。經濟增長趨勢出現分化,有的國家疫苗接種速度相對更快,經濟刺激政策力度更大,率先復蘇。但還有部分國家由于疫情二次反彈,經濟復蘇勢頭戛然而止,增速再度放緩。
三是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頻繁。伴隨實體經濟復蘇,市場通脹預期和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轉向預期升溫,金融市場波動加大,脆弱性有所上升。2月份以來,美債收益率快速上升,近期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等等,需要引起各方面高度關注。
后疫情時代,全球經濟金融發展面臨新形勢、新機遇,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不斷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建后疫情時代全球復蘇和發展新格局。對此,梁濤提出四點倡議:
一是深化抗疫協作,加強政策協調。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主要取決于各國疫情防控行動的效果,多國應深入開展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加強防疫信息的共享和經驗教訓,協調防控措施,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在金融領域應有效利用金融資源,服務國際抗疫合作,全力滿足衛生防疫、藥品制造、科技研發、疫苗生產等方面的合理融資需求。同時,綜合使用各類政策工具,推動主要經濟體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從供需兩個方面穩住世界經濟,共同維護全球金融穩定。
二是聚焦“碳達峰碳中和”,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分享可持續金融最佳實踐,共同完善可持續金融標準產品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不斷豐富監管的工具箱,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加大對低排放產業的金融支持,真正讓金融改善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增長。
三是加強金融監管合作,共同防范金融風險。風險無國界,應進一步加強多雙邊監管合作,共同加強風險監測力度,提升風險監測手段,完善跨境資本管理政策工具,健全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體系,防范熱錢大進大出,對新興市場帶來擾動。在防范金融危機,管控國際金融風險溢出效應方面,加強國際監管合作,促進全球經濟恢復和金融安全穩定。
四是踐行多邊主義,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構成了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主要框架,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在這一背景下,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應不斷適應世界經濟結構變化,更多反映發展中國家的聲音,包括提高新興市場的代表性,使全球治理機制更具平衡性和包容性。同時,可充分發揮G20在協調全球宏觀政策,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推動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內的國際多邊機構共同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建設。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