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百年金城大地滄桑巨變 看今朝蘭州發展再譜新篇
摘要:生態環境質量越來越高。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扛起“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的政治責任,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重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風華百年路、奮進新隴原”甘肅省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蘭州專場)舉行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朱永先 記者王斌報道 6月23日上午,甘肅省委舉行“奮斗百年路、奮進新隴原”甘肅省慶祝建黨100周年蘭州專場新聞發布會,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偉文就百年來蘭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做了發布。
張偉文說,蘭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一百年來,在腳下這片紅色土地上,無數革命先輩前仆后繼,為黨和國家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浴血奮戰。從大革命時期成立中共甘肅特別支部到蘭州戰役勝利實現全境解放,從新中國成立到“一五”“二五”“三線”建設,從改革開放到新時代蘭州發展,黨領導蘭州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黨史上許多重大事件在這里發生,共產黨人的文韜武略在這里演繹,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實現了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蘭州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親臨蘭州視察,作出了“蘭州要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等重要指示要求,稱贊“黃河之濱也很美”,給了蘭州人民極大的鼓舞與鞭策。蘭州市委、市政府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艱苦創業、頑強拼搏、砥礪奮進,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項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
綜合經濟實力越來越強。蘭州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886.74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700多倍,是改革開放之初的132.42倍,是2012年的1.79倍。人均生產總值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47元,增加到改革開放之初的1067元,到2000年突破萬元大關,再到2019年達到75217元,不斷實現著新的跨越。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獲批建設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和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功邁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全市綜合科技進步水平達到78%,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提升到16%。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1949年的51.52∶18.18∶30.3調整優化為2020年的1.99:32.33:65.68,實現了經濟發展由農業主導向第二、第三產業主導的歷史性轉型。新興增長極作用日益凸顯,先后爭取批復設立國家級蘭州新區、高新區和經濟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2020年生產總值分別達到235.9億元、291.9億元和331.5億元,總量占到全市的近1/3,成為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今天的蘭州,發展日新月異,活力競相迸發,正在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昂首前行。
城鄉發展面貌越來越新。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城鄉發展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立足城市發展的歷史和現實,以“都會城市、精致蘭州”建設為引領,加快構建“一心兩翼多點”城市發展布局,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建成區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6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 366.8平方公里,擴大了23倍,常住人口由不足7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435.9萬人,增加了6倍多。寶蘭客專、蘭渝鐵路、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等重大工程建成運營,中川機場三期擴建、黃河流域蘭州白塔山段綜合提升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蘭州中心、鴻運金茂等城市新地標拔地而起,顯著增強了城市綜合承載力和競爭力。“精致蘭州”建設深入推進,城市形象品質和市民文明素質全面提升,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明顯提高。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永登、榆中、皋蘭、七里河4個縣區實現脫貧摘帽,2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31.7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解決了區域整體貧困問題,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積極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穩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扎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加快發展特色都市農業,努力推動農民更富、農村更美、農業更強。
今天的蘭州,舊貌換新顏,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正在黃河之濱快速崛起。
改革開放步伐越來越快。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積極拓展對外開放空間,發展動力活力得到充分釋放??v深推進黨政機構、國資國企、財稅金融、農業農村、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線上線下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全面建立,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0%以上,服務承諾“四辦四清單”管理制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等改革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優化營商環境取得顯著成效,市場主體較“十二五”末增長30.04%。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推進蘭西城市群建設,獲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政策平臺,建成蘭州國際陸港、新區綜合保稅區、鐵路口岸、航空口岸等開放平臺,常態化運營“蘭州號”國際貨運班列,成功承辦亞信特別工作組和高官委員會會議、國際田聯路跑大會等高規格會議,對外經濟文化合作交流日益密切,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近1/3。
今天的蘭州,改革開放的春風孕育著無限生機,已經從封閉落后的內陸腹地轉變為開放包容的發展高地。
生態環境質量越來越高。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扛起“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的政治責任,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重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打造了國內外矚目的“蘭州藍”,推動環境空氣質量從“淺藍”走向“深藍”,2020年空氣優良天數歷史性突破300天、達到312天,創國家新標評價以來最好成績。加強水環境保護,建立了四級河湖長體系,建成蘭州第二水源地工程和黃河干流蘭州段防洪治理工程,建立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2000年以來黃河干流各考核斷面水質均100%達標。全面推進國土綠化,經過蘭州人民“背冰上山”播綠、“承包荒山”造林等諸多努力,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5.5%,城區綠地率達到35.63%,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0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今天的蘭州,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呈現出一幅天藍水碧、地凈山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秀美畫卷。
人民群眾生活越來越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群眾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0152元和14652元,是改革開放初期的110.6倍和162.8倍。教育事業成績顯著,“十三五”以來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和幼兒園195所,新增學位11萬個,通過同工同酬同待遇方式聘用教師3846人,教育資源供給不足、配置不均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醫療衛生發展迅速,醫療機構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醫聯體、分級診療、一站式即時即報等制度全面推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大幅提升。文化體育蓬勃發展,創作了《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鼓舞中國》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文藝精品,成功舉辦了九屆蘭州國際馬拉松賽并成為國際金標、國內金牌“雙金”賽事,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奧體中心將于今年基本建成。平安蘭州建設深入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不斷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明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扎實開展,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九連冠”,成功創建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今天的蘭州,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廣大群眾擁有了更多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干事創業勁頭越來越足。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進一步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干部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注重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搶險救災、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一線培養和選拔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導向。著力強化制度建設,持續優化工作流程和運行機制,全面推行“雙清零”管理、限時辦結等工作制度,嚴格按制度管人、按流程管事。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定不移正風肅紀,著力凈化政治生態,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今天的蘭州,風正、氣順、心齊、勁足,“擼起袖子加油干、不甘人后拼命干”的氛圍日益濃厚。
“回顧百年來蘭州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深切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張偉文表示,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蘭州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奮力譜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