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四五”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發布
摘要:6月23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各專項規劃系列解讀新聞發布會的第八場發布會,深入解讀《山西省“十四五”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崔志強報道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努力實現“十四五”轉型出雛型重要階段性戰略目標,山西省政府印發了《山西省“十四五”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下稱《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6月23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各專項規劃系列解讀新聞發布會的第八場發布會,深入解讀《山西省“十四五”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
山西省工信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馬運俠介紹:規劃包含“十三五”回顧、面臨形勢、總體要求、發展重點、主要任務、保障措施6個部分。其中:
第一部分系統梳理產業運行、創新生態、集群發展、改革攻堅、招商引資、品牌品質等發展情況,全面總結產業發展成就;第二部分客觀分析5大戰略機遇、4個嚴峻挑戰,深刻把握“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實質內涵,為規劃產業發展提供堅強支撐;第三部分緊緊圍繞編制主線,提出了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思路,圍繞轉型出雛型重大目標,提出6個方面的具體目標;第四部分聚焦“六新”率先突破,以搶灘占先、換道領跑的競爭姿態,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完善供應鏈,配置要素鏈,健全制度鏈,著力謀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和路徑要求;第五部分謀劃和推動一批變革性、牽引性、標志性產業發展舉措,通過實施8大工程、25項任務,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省工業發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第六部分圍繞“六新”發展要求,實施宏觀統籌協調、要素市場化改革、投融資政策體系、項目落地支撐、優化營商環境5大保障措施,強化產業的發展保障。
《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全方位圍繞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載體,實現各領域、各環節舉措的有機銜接、有效貫通,對于構建全省產業生態體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據了解,《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聚焦14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支撐高質量轉型發展的4大支柱型產業、5大支撐型產業、5大潛力型產業。一是做強做大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半導體、大數據、碳基新材料等4類支柱型新興產業。信創產業著力打造計算機制造基地,率先布局信創產業基地和信創應用示范區。半導體產業完善材料-設備-芯片設計、制造、封測-應用全產業鏈條,打造國家級半導體材料基地。大數據產業加強5G基站、大數據中心、基于區塊鏈的數據平臺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區和數據要素高效流通先行區。碳基新材料產業重點突破超級電容、三代碳纖維、人造金剛石、石墨烯關鍵技術,建設國家級碳基新材料研發制造基地;二是加快發展光電、特種金屬材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煤機智能制造裝備、節能環保等5類支撐型新興產業。光電產業做強LED、光學鏡頭、相機模組等產品,建設國家級光電產業基地。特種金屬材料產業重點發展特殊鋼、高性能鎂鋁合金、軟磁材料等產品,打造國家級特種金屬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示范基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加快推進整車研發、輪軸輪對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規?;?,打造全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煤機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加快推進信息化技術與煤炭開采深度融合,打造煤機整機與零部件生產基地。節能環保產業加快資源綜合利用“產用平衡”,打造國家級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三是全力培育生物基新材料、光伏、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等5類潛力型新興產業。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生物基的聚酰胺、聚酯、碳纖維復合材料等產品,打造國家級合成生物材料研發制造基地。光伏產業構建多晶硅-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為核心的光伏產業鏈條,打造全國光伏玻璃生產基地和光伏制造基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智能網聯、氫燃料電池、鋰電池、整車輕量化等技術的產業化應用。通用航空產業構建研發、制造、應用、教育、會展于一體的產業生態,建設全國重要的通用航空產業試驗示范基地?,F代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重點發展原料藥及制劑、中成藥、新特藥、藥食同源產品,建設國家級綠色原料藥生產基地。
山西省工信廳投資與規劃處處長李鑫介紹:規劃聚焦山西省“十四五”轉型出雛型的重要階段性戰略目標,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基本形成的總體發展要求,從6大方面提出了“十四五”發展目標。一是規模總量快速提升。力爭打造5個收入規模超千億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經濟總量和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在全國的位次穩步前移;二是一流創新生態基本成型。工業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20%,新建5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初步形成一流的創新生態;三是結構優化成效顯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初步實現“一煤獨大”向“八柱擎天”轉變;四是質量品牌大幅提升。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單項冠軍”等中小企業。新產品開發項目數量年均增長12%;五是效率效益持續提升。單位產出能耗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煤炭高效清潔利用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比例明顯提升;六是開放合作更加深化。融入“雙循環”格局取得明顯效果,全省開放型經濟的規模和質量明顯提升。
力爭“十四五”時期,圍繞動力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率先在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形成全國領先方隊,為山西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再造新優勢、構建新格局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