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城區城區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奮發有為
摘要:過去五年,該區委堅持黨建引領,旗幟鮮明講政治抓政治,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常態化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高質量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引導黨員干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石培璋、魯利韋、聶金秀、記者羅勉報道 從汕尾市城區了解到,過去的五年,是該區砥礪前行、奮發有為的五年,也是負重拼搏、爬坡過坎的五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該區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全市、發展城區的基本工作定位和首善之城、善美之區的基本目標定位,銳意進取、迎難而上,基本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推動“十四五”規劃順利開局,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固根基 強責任 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過去五年,該區委堅持黨建引領,旗幟鮮明講政治抓政治,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常態化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高質量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引導黨員干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落實好“三會一課”、談心談話等制度,引導黨員干部牢記“五個必須”、反對“七個有之”、做到“三個決不允許”。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全面加強陣地建設管理,及時處置有害信息、重大輿情,牢牢守住意識形態安全防線。深入實施“紅色細胞”工程,不斷完善“1+7+N”區鎮村三級黨群服務中心體系,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積極開展“一親三心”和“雙報到、雙服務”活動,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深入落實“十七個一”清單工作法,順利完成機構改革和鎮街體制改革,圓滿完成鎮、村兩級換屆工作,干部隊伍精氣神煥然一新。持續推進正風肅紀反腐,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全面做好省委巡視“后半篇文章”,扎實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持續深化政治巡察,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不斷鞏固和發展。
抓項目 興產業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五年來,該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14.33億元增加到287.28億元,年均增長7.3%;固定資產投資額從37.86億元增加到187.94億元,年均增長2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93.1億元增加到98.58億元,年均增長6.4%;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3.3億元增加到6.74億元,年均增長20%;三次產業比重由9.2:42.9:47.9調整為9.27:33.53:57.20,產業結構更加優化。過去五年,城區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每年新登記市場主體由2016年的1993戶增長到2020年的4238戶、年均增長20.76%,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五年增長950%,新認定市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數量五年增長167%;穩步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扎實做好服務保障,深汕中心醫院、市高級技工學校建成并投入使用,汕尾金融中心、華潤萬象天地等項目落地建設。此外,城區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大力實施“招才引智”工程,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抓改革 謀創新 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過去五年,該區發揮改革突破和先導作用,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改革增動力添活力的作用日益凸顯。該區積極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一門式一網式”改革,扎實推進“六個通辦”,全力推進“數字政府”“無證明城市”建設,2017年度,城區被評為“中國縣級政府政務誠信綜合水平百強縣”。此外,該區加快推進農村“5+2”綜合改革,扎實開展“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登記發證工作,全力抓好捷勝鎮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和馬宮街道省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工作,健全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加快把農村短板變成“潛力板”。
優管理 提品質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過去五年,該區扎實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建成區面積由16.9平方公里拓展至36.16平方公里。有序推進并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門前三包”責任制落實、道路改造提升等工作。2016年以來升級改造吉祥路等城市支路68條、背街小巷26條,打通成業路西段、金鵬路西段等“斷頭路”31條,特別是徹底打通28年未打通的紅海西路、32年未打通的興華路,極大地方便群眾出行。此外,扎實開展交通秩序整頓,2017年全面取締載客三輪車3179輛,城區徹底告別“三輪車載客時代”。同時,強力推進控違,2019年以來共拆除違法建設85萬多平方米,成功創建“廣東省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深入實施“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區行政村全部達到干凈整潔村以上標準,其中69個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5個村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城區還聚焦“八個美麗”,高標準推進“蠔情萬丈”等4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做大做強“美麗經濟”;深入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打響晨洲蠔等名特優農產品品牌,紅草鎮晨洲村獲評“廣東特色產業名村”稱號,捷勝鎮沙坑村獲評“廣東貧困村創建名村”“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稱號。
兜底線 惠民生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過去五年,該區致力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區上下齊心協力,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區6973名相對貧困人口、9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基本實現,2020年省定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是2016年的30.97倍。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城區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積極推進疫苗接種,全面筑牢疫情防控防線,取得確診病例“零報告”的階段性成效。在教育事業推進過程中,城區共撤并學校19所,新改擴建學校20所、幼兒園10所,獲得“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稱號;華南師范大學汕尾校區落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填補了汕尾本科教育的空白。在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方面,城區成立醫療集團,推進醫聯體改革,“一中心、多支點、全覆蓋,能防、能治、能救命”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完善,逐步實現“大病不出區,小病不出鎮(街道)”。此外,城區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保、醫保參保率和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7%以內,零就業家庭動態管理清零。城區還著力提高群眾生活品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2.18萬元增加至2020年的2.76萬元,年均增長6.2%,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治污染 優環境 生態優勢愈發凸顯
該區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面落實河(湖、庫)長制,開展河道、水庫、湖泊“五清”和“清四亂”專項行動,全面完成品清湖非法養殖清理工作,圓滿完成汕尾港港口區140戶、占海面積18.53萬平方米的網箱養殖整治工作,建設中全省最長的試點碧道品清湖萬里碧道。過去五年,城區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大行動,大力實施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項目和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實現山體復綠34萬多平方米。在中央和省環保督察期間,城區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和信訪案件辦理工作,全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推動全市環境空氣綜合質量指數連續6年位居全省第一,城區地表水水質達標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除隱患 強治理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過去五年,該區扎實推進“平安城區”建設,強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禁毒人民戰爭,鐵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等均實現明顯下降,圓滿完成全國“兩會”、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關鍵時期維穩安保任務,實現了“五個不發生”。城區堅守安全底線,扎實推進“一打一拆三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7-2018年度,該區被評為“全國平安漁業示范區”。同時,城區深入推進信訪調解工作,矛盾糾紛成功(辦結)化解率達到96.7%,被國家信訪局評為信訪工作“三無”縣(市、區),被省評為“維穩工作示范點”。此外,該區穩步推進法治城區建設,深入開展“七五普法”,法治城區建設成效顯著,在2018年法治廣東考評和全省綜治考評中城區單項工作排名全省第一。其中,金町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