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7個地區入選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
摘要:寧波市堅持“信用寧波”數字化、法治化建設,高起點推進社會信用條例人大立法,高質量編制信用“十四五”規劃,高標準建設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在62個行業領域推行分級分類信用監管,司法、口岸、跨境電商等系列工作形成“寧波樣板”。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孫弋弋報道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人民銀行辦公廳印發《關于公布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名單的通知》,確定34個地區為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其中,浙江7地入選。
寧波市堅持“信用寧波”數字化、法治化建設,高起點推進社會信用條例人大立法,高質量編制信用“十四五”規劃,高標準建設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在62個行業領域推行分級分類信用監管,司法、口岸、跨境電商等系列工作形成“寧波樣板”。推動40個“信易+”場景落地,助力公共服務和公益普惠,獲得群眾廣泛好評。在全國城市信用監測排名中,寧波穩居全國前列。
湖州市將示范創建作為激發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和途徑,不斷夯實信用建設基礎,注重實踐信用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礎作用,著力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堅持制度、平臺、監管、應用、文化“五位一體”整體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自2020年7月以來,湖州市城市信用監測排名連續14個月位居全國261個地級市前10位。
金華市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圍繞需求導向、應用導向、創新導向,高水平建設系統全面、規范高效的社會信用體系,持續打響“信義之城、和美金華”金字招牌。推出“信義金”“信義居”等創新應用,實現禮遇措施17萬余次;探索“信用+社會治理”新模式,在全省首創線下信用社區驛站;創新告知承諾制,實現承諾監管雙閉環,為辦事群眾取消證明107萬個。
衢州市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全方位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鏈條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形成“責任清晰、履責到位”的全鏈條閉環式信用工作格局。2021年以來,衢州市城市信用監測排名穩居全國261個地市前10位,“信易貸”平臺案例入選《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報告》最佳實踐案例和浙江省信用數字化改革十大示范案例,營商環境評價市場監管(信用體系建設)指標獲2020年全國標桿指標。
舟山市堅持信用創建“高標準、高質量、齊對標、齊發力”的工作要求,全市上下信用制度全面建立、信用信息全面歸集、信用監管全面滲透、信用惠民全面展開、失信治理全面加強,信用環境明顯改善,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滿意度大幅提高。開發建設的信用平臺及衍生產品接連榮獲“國家信用試點推廣”項目、全國優秀信用案例和浙江省信用數字化改革十大示范案例。
臺州市以《臺州市企業信用促進條例》引領信用建設,持續推進信用數字化改革、規范開展信用監管、做大信用貸款規模。落實惠企政策、率先實施告知承諾、廣泛開展信用應用,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作為全國首部企業信用促進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貫徹執行,有效提升了臺州企業信用促進工作水平,形成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臺州經驗”。
麗水市以高水平構建信用麗水“159X”體系為目標,聚焦特色,多元實踐,大力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創新。在全國開創性構建以特色應用融合為核心的“生態信用”品牌,梳理形成生態信用行為正負面清單,建立個人、企業、行政村三大主體生態信用評價管理體系,深入拓展“10+N”應用場景。2021年8月,麗水市城市信用狀況監測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排名13。
加上此前獲評的杭州市、溫州市、義烏市,截至目前,浙江共有10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總量居全國各省市第一。此次確定以下34個地區為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包括:
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邢臺市,遼寧省大連市、營口市,吉林省四平市,上海市徐匯區、普陀區,江蘇省常州市、淮安市、揚州市、昆山市,浙江省寧波市、湖州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臺州市、麗水市,山東省濟南市、煙臺市、濟寧市、德州市、新泰市,河南省漯河市、南陽市,湖北省荊門市,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重慶市巴南區、江津區、銅梁區,云南省保山市,陜西省延安市。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