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發展報告2021》發布:賦能公共資源交易高質量發展

2021-11-29 17:07 中國發展網
公共資源 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

摘要:報告包括 “前言”、“理論篇”、“實踐篇”、“發展篇”4個主體部分,對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理論發展研究概況、相關業務組織及運行發展概況、政策法規發展情況、行業關注熱點、國際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發展概述以及中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未來數字化轉型發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闡述,為行業的發展貢獻洞見與思考,賦能公共資源交易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楊虹

11月27日,以“和最好的政府做最有價值的交易 ——中國公共資源交易高標準市場發展績效觀及實現路徑”為主題的中國政績考核論壇(第3期)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公共資源交易研究中心、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布《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發展報告2021》。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資源交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叢虎教授,廣聯達助理總裁、數字行管事業部總經理李忠寶先生共同出席報告發布儀式。

報告包括 “前言”、“理論篇”、“實踐篇”、“發展篇”4個主體部分,對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理論發展研究概況、相關業務組織及運行發展概況、政策法規發展情況、行業關注熱點、國際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發展概述以及中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未來數字化轉型發展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闡述,為行業的發展貢獻洞見與思考,賦能公共資源交易高質量發展。

王叢虎教授在報告前言中指出,我國公共資源交易市場體系已經進入成熟期,已經成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平臺的經濟功能和公共價值日漸顯現,已經成為中國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公共資源交易整合改革正推動著中國行政體制改革持續深入,也集中體現著我國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水準。

在創新實踐中演進與發展  公共資源交易的公共價值更加凸顯

報告指出,中國公共資源交易的變革在彷徨、摸索中前進,一路走來,經歷了分散、集中、集成與整合的漸進改革過程。公共資源交易作為中國獨有的話語體系不同于發達國家的理論邏輯,其創新與變革無不滲透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并植根于中國大地。公共資源交易的“中國之治”實現路徑則體現在通過內在的“組織學習”和外在的“互聯網+”等數字科技創新的雙重驅動力基礎上。我國的公共資源交易的執行部門或者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未來發展趨勢逐步顯現,價值凸顯,具體表現為:公共資源信息的最大持有者、公共部門新技術應用的先行者、公共部門決策的最重要的參與者、市場交易高質量的服務提供者、行業領域就業的最大吸引者。

新科技創新應用  賦能公共資源高效陽光配置

報告指出,公共資源交易的規模和交易范圍不斷擴大,在傳統四大板塊基礎上,排污權、碳排放權、林權、藥品采購、自然資源、資產股權、環境權、數據等各類公共資源逐步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成為中國特色的要素市場化配置工具,擔負著傳播公共價值的重要職責。近年來,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科技與公共資源交易業務深度融合,加速推動平臺整合共享與信息公開,全流程數字化交易逐步實現,降低了政府管理成本及企業交易成本,數字化見證、大數據監管、信用監管多種監管方式綜合應用,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日益提升。

數字化轉型任重道遠  協同共生共促數字交易生態發展

 報告指出,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上處于發展成熟期,但仍存在著效率和效果難以兼顧、跨區域共享難以實施、跨階段協同難以實現等現實挑戰。利用好數字化手段,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通過數字化技術集成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全參與方、全要素,建立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的開放型數字交易平臺生態體系,是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多技術融合創新成為未來趨勢,數據是智慧賦能行業的基礎,生態共生成為行業的必然選擇。

王叢虎教授在報告中呼吁,公共資源交易真正實現高標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深邃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特別需要理論研究和學術成果予以關注、跟進和指導,需要政產學研用多方共享共建共推公共資源交易創新前行。未來希望能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實踐部門參與到公共資源交易的研究中來,共同推動公共資源交易的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