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CMF報告:發揮好貨幣政策穩增長作用,與整個宏觀政策相協調

2021-12-13 18:02 中國發展網
貨幣政策

摘要:報告最后,對于明年的貨幣政策,于澤給出三點建議:第一,在保持穩健的基礎上,加大綠色信貸投放擴大內需,進一步通過降準置換MLF等操作,降低資金成本。第二,加強預期管理,考慮市場情緒的基礎上加強引導。第三,做好國際協調,穩定匯率。

中國發展網訊  12月9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熱點問題研討會(第40期)在線上召開,聚焦“貨幣政策是否需要再定位?如何再定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于澤代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的課題組發表主報告。

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

報告表示,在政策目標上,未來的貨幣政策需要在價格基礎上更加關注就業和經濟增長。在政策工具上,進一步發揮好市場化紅利,非常規貨幣政策未來可能在整個貨幣政策體系中會逐漸常規化,要做好相應儲備,重視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效果。報告建議,我國明年貨幣政策可以進一步考慮適度降準,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發揮好貨幣政策穩增長的作用。

報告指出,近期人民銀行宣布將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并下調了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房地產融資條件也在得到改善,中國貨幣政策在邊際上進行調整,但政策如何進一步定位和完善需要研究。

對于目前熱議的全球通脹風險,報告強調,通貨膨脹需要綜合治理方式,在政策設計上,要更加關注貨幣政策帶來的風險分擔問題。還需要進一步以改革疏通利率傳導機制,在貨幣政策上要儲備更多的政策工具,尤其是結構性工具。

報告最后,對于明年的貨幣政策,于澤給出三點建議:第一,在保持穩健的基礎上,加大綠色信貸投放擴大內需,進一步通過降準置換MLF等操作,降低資金成本。第二,加強預期管理,考慮市場情緒的基礎上加強引導。第三,做好國際協調,穩定匯率。

論壇第二單元,結合CMF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圍繞貨幣政策再定位,各位專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認為,就中國目前的情況,要非常冷靜地看待通脹。我們在考慮通貨膨脹時,應當以兩年為期限,觀察兩年的平均增長率。我國的貨幣政策除了要應對通脹的壓力之外,還要關注國內新冠疫情沖擊對經濟的影響。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對通脹形勢演繹和貨幣政策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中國傳統城投和地產是信用的兩個最重要的發動機,目前這兩個領域的推動力不像以前那么強了。在這種背景下,貨幣政策的第一個問題是關于怎么定位,至少跟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在總量層面要匹配,甚至略微超前。從結構層面來說,還是要支持實體經濟中的薄弱環節。從減輕實體經濟還本付息負擔的角度來看,央行有進一步降低利率的空間。在匯率方面,人民幣匯率彈性可以增加,要更多地發揮匯率調節內外均衡的作用。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從國際和國內兩個視角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國際上確實存在通貨膨脹的壓力,特別是美國全面通脹風險上升。此外疫情的暴發使得現代貨幣理論遭到重大沖擊。面對疫情,不同國家的不同應對方式也對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同的結果。疫情剛暴發時,中國政府就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判斷:疫情不是短期沖擊。歐美在應對這個問題時,把疫情當成一個短期沖擊,想采取速戰速決的措施。隨著疫情不斷反復,美聯儲密集出臺的貨幣寬松政策不斷加碼,退不出來。如今疫情沒有解決,供應鏈危機、勞動力短缺、通脹起來了,宏觀調控面臨兩難境地。經濟還沒有恢復,需要貨幣政策進一步支持,但通脹起來以后又需要貨幣政策緊縮??梢钥吹矫绹睦Ь骋彩切枰覀兙璧摹?/p>

對于中國而言,作為一個大國,我們的貨幣政策應該優先考慮國內增長、就業和物價穩定情況。盡管明年CPI有一定上行的風險,但是在整個財政貨幣政策比較克制、供需矛盾主要是供大于求的矛盾的情況下,中國全面通脹風險有限,貨幣政策調控空間相對于美國要大很多。中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一方面要盡可能長期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正常貨幣政策并不意味著降準降息就是排除項,而是應該在加強形勢研判的基礎上,當出手時就出手。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