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國務院: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

2022-01-12 19:43 中國發展網
數字經濟

摘要: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產業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數字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中國發展網訊  1月12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專門就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作出部署。

《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產業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數字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展望2035年,數字經濟將邁向繁榮成熟期,力爭形成統一公平、競爭有序、成熟完備的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系,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產業體系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具體目標包括,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數據資源體系基本建成,利用數據資源推動研發、生產、流通、服務、消費全價值鏈協同。數據要素市場化建設成效顯現,數據確權、定價、交易有序開展,探索建立與數據要素價值和貢獻相適應的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

產業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農業數字化轉型快速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更加深入,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加速普及,生活性服務業多元化拓展顯著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撐服務體系基本完備,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推進綠色發展。

數字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數字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大幅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在部分領域形成全球領先優勢。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涌現、廣泛普及,對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

數字化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數字基礎設施廣泛融入生產生活,對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數字營商環境更加優化,電子政務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網絡化、數字化、智慧化的利企便民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數字鴻溝加速彌合。

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協調統一的數字經濟治理框架和規則體系基本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的協同監管機制基本健全。政府數字化監管能力顯著增強,行業和市場監管水平大幅提升。政府主導、多元參與、法治保障的數字經濟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治理水平明顯提升。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數字經濟安全體系進一步增強。

《規劃》對“數字經濟”進行了定義,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

《規劃》梳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現狀指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7.8%。當前,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全球領先,產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新業態新模式競相發展,數字政府建設成效顯著,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與此同時,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供應鏈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群體間數字鴻溝未有效彌合,甚至有進一步擴大趨勢;數據資源規模龐大,但價值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