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印發新型城鎮化規劃 到2035年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摘要:——關于綠色城鎮化。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納入城鄉發展整體布局,發揮規劃導向和約束作用,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創新城市綠色發展模式,彰顯齊魯山水人文特色,建設綠色、安全、韌性、人文的現代宜居城鄉,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高楊報道 1月20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已于1月14日以省政府文件印發實施,《規劃》尊重城鎮化與城鄉融合發展規律,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部署,突出以人為本、產城融合、文化傳承、城鄉互促,到2025年,山東新型城鎮化初步實現智慧化、綠色化、均衡化、雙向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8%左右;到2035年,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5%左右,新型城鎮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據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棟介紹,《規劃》共6章、26節、2.6萬字,總體分為三個板塊:第一板塊為第1章,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第二板塊為第2至5章,圍繞深入推進“四化”分別展開,提出了規劃任務和重點舉措;第三板塊為第6章,為規劃實施保障。
——關于智慧城鎮化。堅持數字賦能高質量發展,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貫穿城鎮化全過程,加大城鎮通信網絡、基礎算力、智能終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健全智慧服務體系,提升精準智治能力,推動城鄉智慧協同,構建區域創新高地,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智慧城市群。
——關于綠色城鎮化。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納入城鄉發展整體布局,發揮規劃導向和約束作用,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創新城市綠色發展模式,彰顯齊魯山水人文特色,建設綠色、安全、韌性、人文的現代宜居城鄉,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關于均衡城鎮化。統籌區域均衡發展,建立健全城市空間、社會、資金等領域治理體制機制,推動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保障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拓展城鄉居民就業創業增收空間,促進共同富裕。
——關于雙向城鎮化。聚焦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優化全方位開放布局,培育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增長極;堅持城鄉一盤棋,引導城鄉人口、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合理配置,重塑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實現“城中有鄉、鄉中有城”,城鄉深度融合。
據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省認真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十三五”期間,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57.01%提高到63.05%,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城鎮化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累計超700萬人,居住證制度惠及居民超800萬人次;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47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全面改薄、消除“大班額”,新增中小學學位330萬個;遠程醫學中心省內聯網實現縣級以上醫院全覆蓋,建成示范性社區養老服務中心330余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7.3平方米。二是城鎮布局形態不斷優化。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積極構建“一群兩心三圈”城鎮空間格局,山東半島城市群綜合競爭力穩步提升,以占全國1.6%的國土面積分別承載了全國7.2%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形成了2個特大城市、9個大城市、8個中等城市、75個小城市、1072個建制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三是城市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四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貫通,高鐵通車里程211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通車里程超339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7473公里;建成綜合管廊598公里、海綿城市1659平方公里、城市綠道4500余公里;城市(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9.94%,污水集中處理率100%。四是城鄉融合發展開創新局面。城鄉居民收入比2.33,好于全國0.23個點;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56%;獲批創建濟青局部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創新推進濟南黃河北等15個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另外,圍繞《規劃》落實落地,山東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分解規劃任務。省城鎮化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和督導,制定實施計劃,分解規劃目標,明確年度重點任務和責任分工;協調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項目安排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督促指導各地編制實施好本地新型城鎮化規劃。二是加強宣傳培訓。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社會各界作用,做好規劃宣傳,凝聚全社會參與規劃實施的共識和力量。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實施規劃的主動性、科學性,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城鎮化建設管理隊伍。三是抓好試點示范。圍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鎮化“智慧、綠色、均衡、雙向”發展等重點任務,以現有國家和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為主體,在不同層次、區域和類型的城鎮,先行先試,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模式。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