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魚臺:改革創新破解百姓“急難愁盼”
摘要:去年,“魚快辦”為民服務平臺累計受理群眾訴求33968件,按期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98.8%,群眾滿意度評價在山東全省上升48個位次。
繆學振 本報記者 | 尹明波
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在經濟上,還體現在民生上,特別是百姓感受最直接的身邊事。一年多來,從“魚快辦”為民服務平臺到城鄉“兩長”,再到“緊密型醫共體”改革,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緊緊抓牢“人民至上”,聚焦民生領域改革,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回應百姓關切、破解民生難題?,F如今,一項項民生領域的改革創新成果,讓陽光照進了百姓心田,讓實惠落在了百姓身邊。
“魚快辦”創新打造基層為民服務新標桿。“‘魚快辦’,愉快辦”“有事就找‘魚快辦’,咱普通百姓不找關系不求人也能把事辦。”現如今,群眾“不求人也能辦成事”美好愿景已成為魚臺一種常態。去年,“魚快辦”為民服務平臺累計受理群眾訴求33968件,按期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98.8%,群眾滿意度評價在山東全省上升48個位次。
創新“三醫聯動”改革讓就醫更便捷,使百姓得實惠。魚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關于醫改指示精神,組建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通過“三創三統五提升”,實現醫療資源利用水平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全面升級。2021年實現縣外、縣內就診率一降一升,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魚臺以醫共體為依托,確立了分級診療和遠程會診的原則、標準、流程和轉診病種,規范雙向轉診,打通雙向轉診、遠程會診、信息共享等綠色通道。讓患者留在基層醫院,讓老百姓知道在家門口就有專家門診,再也不用跑來跑去,合理的就醫秩序正逐漸健全完善。
城鄉“兩長”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厘米”。近年來,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魚臺縣為辦好民生實事,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在城市居民中推選居民小區單元長2225名、樓長813名,在農村居民中推選巷長、聯戶長5106名,明確社情民意調查、鄰里糾紛調解、政策理論宣講等6項工作職責,形成了黨支部領導下,村(居)委會+城鄉“兩長”+群眾的“四位一體”基層治理體系,充分保障群眾民主權利。此外,每個村(居)利用黨組織活動場所、文化廣場等資源建設了“兩長”議事亭,城鄉“兩長”每月至少召集群眾開展一次議事活動,包括介紹村(居)重大事項、商議村(居)重大決策等規定動作。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一年多來,魚臺縣重點聚焦“一家一戶辦不了的事”“一家一戶辦不好的事”“多年想改改不了的事”,麥田秸稈打捆離田、愛國衛生除“四害”、符合條件的學校運動場館向社會開放、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推動綜合行政執法重心下移、賦能社會信用體系等多項頂層設計走向縱深,多項重大舉措加快實施,不僅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也讓百姓切實享受到了民生領域改革創新的實惠。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