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人民幣匯率“強而不貴”逆勢走強且格外穩定
摘要:從政策面、基本面和預期面三個角度定量分析了人民幣匯率逆勢走強且格外穩定的原因:政策層面未見方向性指引;基本面偏強勢,尚未看到非常強的逆差或資本流出;預期層面相對穩定,并未觀察到較強的貶值預期。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與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EMBA中心聯合主辦的 “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征程”系列沙龍第22期(總第179期)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辦,在本次會議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做主題分享,在地緣沖突背景下,圍繞當前人民幣匯率“強而不貴”狀態出現的原因和未來匯率波動的可能性及影響。
張瑜從以下四個方面做出定量分析與研判:第一,在地緣沖突與美元幣值持續走高的背景下,從政策面、基本面和預期面三個角度定量分析了人民幣匯率逆勢走強且格外穩定的原因:政策層面未見方向性指引;基本面偏強勢,尚未看到非常強的逆差或資本流出;預期層面相對穩定,并未觀察到較強的貶值預期。第二,通過觀察“中國貿易額占全球23個經濟體的比重”這樣一個類似于出口份額的指標,發現人民幣匯率的超漲幅度不超過23%,基本處于正常波動區間,可以認為當前人民幣匯率處于一種“強而不貴”的狀態。第三,過去兩年強勢出口所積壓的龐大待結匯體量能否形成對人民幣匯率的真實支撐,取決于國內的PMI訂單,若國內穩增長繼續推進,并推動PMI出現向上趨勢,則資金將有較高可能性通過結匯回籠,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有力支撐,故而國內經濟穩增長的信心和推進程度是維持匯率穩定的關鍵。第四,若后續人民幣匯率發生劇烈波動,于股市而言,可能會通過影響上市公司的匯兌損益、沖擊盈利表而成為短期股票市場波動的邊際主要矛盾,沖擊股市;對債券市場而言,其對中資美元債的影響相較于對國內債券市場的影響可能更加鮮明、突出。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紅,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中國銀行香港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總經理賀曉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盧季諾參與研討,本次沙龍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主持。
大金融思想沙龍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和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金融系聯合發起設立的高層次學術沙龍,分“全球領袖”、“政策專家”、“學術名家”、“業界精英”與“青年學者”五個系列。沙龍立足中國實踐、緊跟國際前沿,為推動新時期“大金融”學科建設,深入開展“大金融”理論、政策與戰略研究搭建高水平、專業化、開放式的學術交流平臺。“大金融”概念,在學理上源于黃達教授所倡導的宏微觀金融理論相結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實體經濟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的系統思維。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大金融論綱》中系統論證了“大金融”命題的基本內涵和方法論思想,為全面構建有利于促進長期經濟增長和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大金融”體系框架奠定了理論和實證基礎。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