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情如何穩增長
摘要: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1%。從國際收支看,貨物貿易順差擴大,服務貿易逆差縮小,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左右,國際收支狀況保持穩定。
焦紅霞
4月18日,中國經濟首季報出爐。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這是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下實現的增長,這是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下實現的增長。這個增長可謂來之不易。
一季度,中國經濟在“防”與“穩”中,奮力向前。
先看“防”。3月以來,我國疫情波及多個省份,既有上海、深圳等萬億級GDP強市,也有吉林等農業大省,輻射區域廣鏈條長,經濟下行壓力階段性放大。
面對挑戰,各地壓實責任精準防控,在“防”字上,下大功夫、狠功夫。經過多方努力,深圳,從按下“慢行鍵”到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開始有序恢復,用時不到10天;山東,3月29日宣布自2月底以來的這波疫情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復工復產進入“快車道”;吉林,4月14日宣布實現疫情防控社會面清零,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開始逐步恢復……
疫情防控是“國之大者”,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是為我國發展贏得主動。這個“防”字體現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體現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再看“穩”。面對不利因素,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社會發展,加大穩增長力度,經濟運行總體處在合理區間。
這個“穩”字體現在經濟上,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70178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高于上年四季度0.8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3%。
這個“穩”字體現在就業上,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盡管受疫情沖擊影響,3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但就業總體穩定的格局沒有改變。
這個“穩”字體現在物價上,市場商品和服務供給總體充足,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1%。從國際收支看,貨物貿易順差擴大,服務貿易逆差縮小,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左右,國際收支狀況保持穩定。
盡管首季實現“開門穩”,但不難發現,在“防”與“穩”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利于疫情防控、不利于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問題,部分涉疫地區封控措施簡單粗暴,物流運行不暢問題較為突出,對生產生活物資供應帶來負面影響;一些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困難多、壓力大,復工復產面臨較大挑戰。
為此,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政策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在中央層面,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從支持受困主體紓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外貿出口發展三個方面,提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23條政策舉措;交通運輸部印發通知,就加強水路運輸保通保暢作出部署,制定實施11項舉措,統籌做好水路運輸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和保通保暢工作,全力保障糧食、能源、化肥等重點物資和集裝箱水路運輸穩定暢通,切實維護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進度的公告》,更是助力企業應對疫情沖擊、促進生產生活穩步復蘇的有效保障。
目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防控任務越是艱巨復雜,就越需要全力與時間賽跑、跟病毒較量,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社會發展,一方面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堅持科學精準防控,防止層層加碼“一刀切”。二者統籌兼顧,才能確保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才能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