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箱”政策多多 保物價運行穩穩
摘要:多位專家表示,中國經濟韌性強、市場空間大,政策“工具箱”豐富,特別是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生豬產能充足,工農業產品和服務供給充裕。
本報記者 | 劉政
2022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了“開門穩”。其中,我國物價始終運行在合理區間:一季度CPI同比上漲1.1%,核心CPI上漲1.2%,重要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措施有力、成效顯著。這得益于疫情防控得當、社會生產秩序穩定,也得益于宏觀政策力度節奏把握精準。
“糧食、能源、礦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變化,事關民生福祉、工農業生產、宏觀經濟大盤,價格穩則民心穩、市場有序、經濟平穩。”正如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國新辦“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發布會上所強調的,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責任重于泰山。
“穩穩”的物價有力保障了經濟和民生需求,給居民消費以信心,給工業運行以底氣。明顯低于其他主要經濟體的CPI,更對全球物價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多位專家表示,中國經濟韌性強、市場空間大,政策“工具箱”豐富,特別是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生豬產能充足,工農業產品和服務供給充裕。只要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繼續保持物價平穩運行,可以實現全年3%左右的CPI預期目標。
物價運行總體處于合理區間
今年以來,國際通脹水平進一步快速上行,美歐等經濟體物價連續創下多年或歷史新高。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物價客觀上受到了一定的輸入性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物價運行總體處于合理區間,明顯低于其他主要經濟體,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保持溫和上漲,對全球物價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今年,糧食生產和能源供應對物價穩定非常重要。金融服務高度重視農業生產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能源的生產和進口。只要確保糧食生產和能源供應,物價將穩定在合理區間。”4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全球通脹、加息潮和經濟穩定”分論壇上作主旨演講時表示。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給出一季度CPI數據,一季度,CPI同比上漲1.1%,比1~2月份漲幅略有擴大。3月份CPI漲幅有所擴大,同比上漲1.5%,但核心CPI漲幅與上月持平。“從走勢看,盡管存在國際輸入性因素以及部分鮮活食品短期供給壓力,但總的看,CPI保持溫和上漲的有利條件比較多。”付凌暉說。
“3月,PPI同比上漲8.3%,漲幅較上月收窄0.5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回落,與主要發達經濟體PPI高位持續攀升形成鮮明對比。”4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4月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說:“總體來看,我國的通貨膨脹控制得非常好,整體物價水平是非常平穩的,消費品價格漲幅非常溫和,3月,我國CPI同比上漲1.5%,這是非常低的水平,特別是在全球大通脹的環境下,美國是8.5%,歐元區是7.5%。我國的PPI同比上漲8.3%,也低于美國和歐元區兩位數的漲幅。”“當前國際形勢處于俄烏沖突的特殊時期,國內外物價形勢又有鮮明反差,既要鞏固國內來之不易的物價穩定成果,又要防止輸入性通脹帶來新的沖擊。”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主任盧延純表示,應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保持國內物價穩定,最主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要切實保障市場供應,對有可能受到沖擊的行業和商品要采取特殊的超常規的政策進行應對。
產業鏈通暢穩定
被裝飾得光鮮漂亮的農機和藏牦牛出現在西藏自治區的田野上,開啟“春耕第一犁”。西藏自治區農牧民搶抓農時、做足準備,春耕備耕工作正在“由東向西”有序展開。春耕“速度”關系到糧食生產,最終影響糧食價格的走向。在此刻,最受關注的是糧食的“糧食”——化肥。
化肥供應保障直接關系糧食等農業生產穩定,孟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4月新聞發布會上談及當前化肥保供穩價工作時說:“從當前來看,我國氮肥、磷肥供應總體有保障,鉀肥需要部分進口以滿足農業需求。”
針對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我國鉀肥保供穩價問題,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通過引導重點鉀肥生產企業增產增供、部署投放100萬噸國家鉀肥儲備、積極組織擴大鉀肥進口、暢通鉀肥國內運輸、推動降低鐵路運輸成本等一攬子措施,全力推動鉀肥保供穩價。
據監測,近期鉀肥供應形勢持續轉好,全國氯化鉀批發價格穩中有降。
在這份成績單中,前期部署發揮著不容忽視的功效。早在2022年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委新聞發言人金賢東談及化肥保供工作進展時說:“經國務院同意,2021年下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了化肥保供穩價工作機制,開展了一系列保供穩價工作。”
未來局面向好,眼前亦充滿光明。“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及市場易波動地區的地方成品糧油儲備達到15天及以上。”孟瑋表示,我國糧食供應較為充足、價格平穩,糧食安全總體有保障。
記者了解到,3月全國原煤產量3.96億噸,同比增長14.8%。1~3月份,累計生產10.84億噸,同比增長10.3%。全國煤炭供求關系持續改善,國內煤炭市場價格穩中有降。
4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通過核增產能、擴產、新投產等,今年新增產能3億噸。運用市場化法治化辦法,引導煤價運行在合理區間。
“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也是能源生產大國。”盧延純表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要立足煤炭的能源“壓艙石”身份,重點做好煤炭保供穩價工作。“三價聯動”的有效運行,根基是煤價,煤價穩則電價穩,也就穩住了能源價格的“基本盤”。企業用能成本穩定,也就穩住了成本預期,為穩經濟提供了強力支撐。
積極應對價格波動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多變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再創新高。下一階段,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的可能性較大。”付凌暉分析,從供給看,俄羅斯是全球重要能源、糧食、化肥出口大國,烏克蘭玉米、小麥出口占全球份額較高。俄烏沖突導致相關產品產量下降以及出口管制增加,將沖擊全球大宗商品供應。
從需求看,全球經濟持續恢復將支撐大宗商品需求增長。在供給短缺的預期下,一些大宗商品進口國囤貨需求增加,加劇供需失衡。同時,由于地緣沖突帶來部分國家間的制裁和反制裁,影響全球供應鏈效率,大宗商品運輸和交易成本上升,加大了價格上漲壓力。
“盡管國際輸入性因素增加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但隨著保供穩價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疊加高基數效應,預計年內PPI總體回落的態勢不會改變。”孟瑋表示。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綜合施策、精準調控,以國內保供穩價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孟瑋介紹了三項具體舉措,一是密切跟蹤大宗商品市場和價格走勢,持續加強監測分析,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研判形勢、及早應對處置;二是切實保障市場供應,加快優質產能釋放,加強價格和儲備政策協調聯動,發揮儲備調節作用,強化儲備和進出口調節;三是強化市場預期引導,及時發布市場信息,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散布虛假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遏制過度投機炒作。
“中國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是維護物價穩定。”易綱表示,我國當前的物價相對溫和,貨幣政策并不會因此轉向,而實體經濟的穩定需要政策的支持。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