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首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青年學者論壇(2022)成功舉辦

2022-08-01 15:07 中國發展網
鄉村振興 新農村建設 能源保障

摘要:利用鄉村振興戰略擴大內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通過構建國內生產網絡進行生產技術方式變革,以適應需求結構的動態多樣性;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在提高能源資源自我保障能力、安全發展的同時,實現高水平“引進來”和高質量“走出去”。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7月28日,首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青年學者論壇(2022)在京舉行。論壇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守英教授主持。劉守英表示,為青年學者打造一個研究中國經濟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高水平交流平臺,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經濟學院、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倡導并召開首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青年學者論壇,得到了學界的熱烈響應。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教授代表中國人民大學致辭。杜鵬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探索和構建。中心先后創辦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論壇”、 “政經大講堂”、“政經大論壇”等學術活動,產生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本次論壇采用線下會議+線上直播的形式。參加首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青年學者論壇(2022)的嘉賓主要有: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經濟學動態》常務副主編胡家勇研究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守英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謝富勝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劉瑞明教授等。

第一階段主旨演講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謝富勝教授主持。

胡家勇以“新發展階段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考”為題進行主旨演講。胡家勇表示,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迄今已有30年,進入新時代,改革的理論和實踐視角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在新發展階段,改革要轉向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經濟制度基礎,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等新要素、新變化會重塑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引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內部結構的某些重要變化。基于此,我們應把握好新發展階段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線索,擺脫政府與市場作用此消彼長的思維定式,建立二者相互支撐、相互補充的思維框架。

劉守英以“制度的細節”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劉守英認為,制度是一直變化著的真實世界,并對經濟績效和人的行為產生根本影響。以陳翰笙、孫冶方、薛暮橋等為代表的“中國農村派”在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證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為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性質判斷和道路選擇提供了重要依據。成員權集體所有制的性質及集體所有制的地權分割與變遷分析表明,我們應堅持問題導向,注意制度中的細節,尋找能夠解釋和解決問題的新范式,直面真實世界,了解現實中問題的表現,注重現實中體制與經濟運行的特殊性,分析真實世界體制和經濟運行的特征,給出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解決方案和實施機制。

第二階段的主旨演講由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劉瑞明教授主持。

張輝以“百年視野下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選擇、經驗與啟示”為題進行主旨演講。張輝認為,中國的工業化要攻克底子薄、跨度大、人口多、資源不均等重重困難,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創造符合自己國情的獨特道路。通過梳理中國近代以來難以突破的工業化困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初步探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路徑調整,以及重新回顧和理解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探索經驗,我們能看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工業化道路,成功實現了由一個積貧積弱的落后農業國到世界第一工業制造大國的歷史性轉變,正朝著建設世界工業強國賡續前行。

謝富勝作了“以問題為導向 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主題的主旨演講。謝富勝表示,針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重大變化,國際大循環動能減弱,不確定性和風險上升,黨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決策,其核心是暢通國內經濟循環中產能相對過剩、供給不適應需求以及高技術與資源能源“卡脖子”三大堵點。可能的實現途徑有:利用鄉村振興戰略擴大內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通過構建國內生產網絡進行生產技術方式變革,以適應需求結構的動態多樣性;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在提高能源資源自我保障能力、安全發展的同時,實現高水平“引進來”和高質量“走出去”。

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得到了《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教學與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評論》China & World Economy, Asian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 等期刊的大力支持。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