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以科技支撐書寫新“山鄉巨變”
摘要:“要讓農業騰飛的翅膀更加強勁有力?!焙鲜】萍紡d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湖南省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需求,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為書寫新時代湖南“山鄉巨變”貢獻更大科技力量。
本報訊 記者邢成敏報道 日前,在湖南省農科院示范基地,“韶香100”“蓮兩優1號”“西子4號”等低鎘水稻品種的田間表現贏得專家稱贊。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安全的命脈。近年來,湖南省大手筆打造岳麓山實驗室,在水稻、油茶等領域創制了一批重大新品種,超級雜交稻雙季畝產已達1603.9公斤,油菜、辣椒、淡水魚等領域育種水平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高水平的種業科技,成為湖南省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在武陵山區開展的省科技重大專項茶樹新品種選育、栽培、高效自動化加工等技術研發,做大做強了武陵山區黃金茶產業,示范推廣茶園80萬畝,推動優質綠茶綜合產值達260億元以上,帶動了200多萬茶農大幅增收。
湖南省農業領域擁有8名院士,總數居全國前列。同時,組建122個科技專家服務團,動員3萬余名農業科技人才下沉,實現科技專家服務團對全省所有縣市區、科技特派員對所有脫貧村“兩個全覆蓋”,累計創辦領辦協辦科技型企業和合作組織1.8萬家,培訓人員410萬人,推廣新技術8200項,引進新品種9100項,帶動89萬戶農戶增收。
縣域和農業科技園區是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主戰場。目前,湖南省已形成3個國家級、14個省級創新型縣(市),13家國家級、30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相互協同、錯位發展、特色分明的農業科技創新雁陣格局。
“要讓農業騰飛的翅膀更加強勁有力。”湖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湖南省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需求,強化農業科技創新,為書寫新時代湖南“山鄉巨變”貢獻更大科技力量。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