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守正創新踔厲奮發 山東新泰譜寫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2-11-01 15:45 中國發展網
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

摘要:推行“信用承諾”,目前全市企業主動公示信用承諾和履約踐諾信息20余萬條,覆蓋安全生產、稅務、環保等16個領域。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薛運芳、張娜、記者尹明波報道  新泰地處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面積1787平方公里,人口136.5萬人,是山東省縣域經濟30強縣,2021年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66位。近年來,新泰市以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為主線,大力實施“以經濟為中心、工業為核心、項目為重心”“三心”戰略,堅持改革創新,探索發展路徑,有力推動了縣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擺脫煤炭依賴,打造產業新體

近年來,新泰市堅持產業強市不動搖,“全鏈條”發展“大產業”,徹底告別“一煤獨大”的歷史。今年上半年,全市三次產業比為13.1:38:48.9。

做強新型工業。聚力做強高端裝備制造、農產品(食品)加工、精細化工、新能源及裝備、新能源車輛及工程機械、光電科技6大支撐產業。實體運作14個重點產業鏈專班,精準繪制“七個清單”,推進“短鏈延長、斷鏈連通、細鏈增厚、弱鏈變強”。上半年,6大支撐產業實現產值136.78億元,同比增長7.67%;14條產業鏈中12個產值實現正增長,羊流智能起重機械產業集群入選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實施“千項技改擴規、千企轉型升級”專項工程,引導企業技術改造、數字賦能、擴規提升,推進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

做優現代服務業。緊緊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聚力打造以青云國際冷鏈物流、食安公社、新易泰銀座家居為主的南部商圈,以鉆石大廈、卓越財富、吾悅廣場為主的北部消費新高地;泰山內陸港與山東港口合作業務拓展,岳華能源入選全省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工程。獲批山東省服務業“十四五”綜合改革試點。

做大特色農業。持續引進優質工商資本,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四級聯創工程,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50家,“新泰食醋”“新泰醬油”今年獲批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惠美百合和園建成全國最大的百合生產繁育基地,樓德鎮獲評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單位,新泰獲評山東省首批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縣。

堅持系統理念,積蓄發展新動

新泰堅持項目建設與對上爭取雙輪驅動,實施項目管理流程再造,對上爭取助力項目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加強項目策劃。始終把項目策劃作為推動項目建設工作的源頭活水,圍繞新型工業化強市、黃河流域重大政策、新舊動能轉換等重點領域,按照“上級有支持、市場有前景、本地有需要”要求,精心策劃一批符合該市發展實際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實“前期介入、統籌研究、深入推進”要求,提升項目謀劃主動性和層次水平,爭取一批重大優質項目納入省和泰安重大生產力布局。去年以來,策劃實施了新泰國際激光制造產業園、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后有95個項目列入省、泰安市重點項目,有力夯實經濟發展基礎。

嚴把項目質量。修訂完善《新泰市新上項目審核論證辦法》,嚴格實施新上項目審核制度,加強對新上項目的論證力度,嚴把政策關、效益關,提高新上項目質量。開辟重點項目建設手續辦理綠色通道,依法從快完善項目建設手續和開工條件,督促項目盡快落地建設。先后召開6次會議,審核通過122個項目,總投資376.81億元,暫緩實施項目5個,落地項目86個。

強化項目推進。充分發揮“五個一”包保機制作用,上下一體、部門聯動,形成推動項目建設的最大合力。各審批部門開通綠色通道,加快流程再造,盡最大限度壓縮落地開工時間。各包保部門和責任單位圍繞簽約落地、手續辦理到落地開工、竣工投產全過程,聚焦惠企紓困,切實解決項目建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有力地保障了重點項目高效推進。2021年以來,共有91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完成投資約109.85億元。

對上爭取強保障。積極破解項目建設存在的用地指標和資金、人才等重點難點問題,保障項目順利推進。在項目用地上,既通過向低效閑置、存量土地要潛力、要效益,又通過列入省市重點等途徑辦理調規、爭取指標,保障了全市重點項目用地需求。今年以來,對上爭取項目209個,獲批資金30.7億元。該市還積極謀劃爭取專項債,目前發行債券額度23.67億元,為項目建設提供強勁資金支持。同時,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有效解決企業資金需求。

啟動創新引擎,注入發展新動

聚焦重點環節和關鍵領域,新泰市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驅動創新、擴大開放,不斷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持續深化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無證明城市”攻堅行動,推出“免證辦”事項306項,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由1個工作日縮短至5分鐘。加快金融財稅改革,完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成功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名單。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穩步推進混改,全面完成國企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工作。

創新驅動迸發。統籌用好山大工業研究院、啟迪之星、中關村信息谷等創新平臺,飛揚化工入選泰安首個省海外高層次專家人才工作站,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新泰站建成啟用,龍輝起重機械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獲批籌建第一批泰安市重點實驗室。目前,新泰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83家、128家,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0.5億元。

加快開放融入。積極融入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戰略,編制新泰市-鋼城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建設實施方案,推進與周邊縣市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同發展和公共服務共享。進一步健全開放平臺,泰山內陸港臨港經濟示范區開拓發展供應鏈金融,岳華能源入選全省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工程。

筑牢信用基礎,激發城市新活

新泰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激發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工作。

全面提升信用建設質量。建設山東省首家獨立運行的綜合信用服務中心,在92臺“泰好辦”自助機、微信小程序、“愛山東”APP創新開通上線公共信用信息查詢打印服務,打通信用服務“最后一米”。優化工作流程,全生命周期實施事前信用承諾、事中監管方式、事后聯合懲戒,在41個部門單位、2583項應用事項中實施891條信用懲戒措施。新泰市的典型經驗做法,相繼登上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新華社、中國改革報、中國經濟導報等各大媒體。

拓展用信場景便民惠民。探索大數據創新,推廣應用“信用+”守信激勵產品應用,累計推出“信用貸”“信用醫”“信用批”“信用租”等系列“信用+”惠民便企服務。全市40個政府部門單位、60多家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主動要求加入了“信用聯盟”,借助信用賦能企業貸款、擔保、保險、采購、用工等應用場景,建立起信用共建共享機制。推行“信用承諾”,目前全市企業主動公示信用承諾和履約踐諾信息20余萬條,覆蓋安全生產、稅務、環保等16個領域。

推動信用服務經濟發展。推動政銀信用信息互聯互通、互融互用,累計28973家企業入駐全國“信易貸”平臺,7838家企業實名認證,成交569筆,授信金額86.18億元,以信用大數據發揮信用信息價值,推動金融信用貸款發展。激發中小微企業活力,實行人民銀行征信信息和社會公共信用信息“雙查詢”機制,借助全域覆蓋、隨時隨地可查信用報告的便利,推出小微企業“惠企信用貸”誠信企業庫,市財政專門設立信用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入庫信用企業可享受最高1000萬元純信用、無抵押普惠小微貸款,已發放“惠企誠信貸”1190戶、3.16億元。

政銀共建共促鄉村振興。公共信用體系平臺與建行“裕農通APP”實現互通,目前已交互信息3386次,授信512戶、7513萬。精準規范善治鄉村,細化量化村規民約,網格化推進信息及時歸集,實施“日采集、周匯總、月公示”的積分化管理,激發基層依法治理新活力,以“小積分”激發“大文明”。建成2個國家級、11個省級、193個泰安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個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有力促進了文明守信常態化。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