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深圳的金融科技指數位列全球各大城市第七名

2022-11-22 18:53 中國發展網
高質量發展

摘要:2021年9月,深圳發布了首個成功完成測試運行的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務”,深圳創新監管工具完成全流程閉環測試,意味著通過創新監管工具能夠有效保障金融科技創新與安全的平衡。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盧俊錦、蔡勇躍、記者羅勉報道  近年來,金融與科技在深圳熱情“相擁”,金融不斷為科技創新“輸血”,科技則為金融賦能,為金融業注入新的活力。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32)中,深圳的金融科技指數位列全球各大城市第七名。金融科技已然成為深圳金融業亮麗的新名片。

剛剛閉幕的第24屆高交會上,多項金融科技成果閃亮登場,其中金融壹賬通推出的“加馬智慧語音”和“加馬AI研究院”,可賦能遠程銀行智能化升級及金融機構的真實業務場景。這是深圳探索AI賦能金融行業的一個縮影。

得益于科技創新產業基礎以及優良的營商環境,深圳的金融和科技創新企業密集活躍,已形成完整金融生態體系。目前,平安金融科技PCT專利申請量連續2年位居全球金融科技企業首位,騰訊也位于全球前五位,這意味著全球金融科技專利申請大戶的前5大機構有2家來自深圳。

金融科技的落腳點和關鍵點在于應用,它在推動普惠金融創新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平安銀行打造“星云物聯網平臺”,通過海量和多維數據構建全流程反欺詐和風控模型,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從而將信貸服務擴展至以前不敢經營、不會經營的產業鏈上下游。截至今年6月末,“星云物聯計劃”已在智慧車聯、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慧農業等六大產業領域落地20多個創新項目,服務企業超18000戶,累計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發生額累計超4600億元。

金融與科技的融合蝶變,正在賦能金融主業。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AI坐席服務量超19.6億次,在客服總量中占比達82%;AI坐席驅動產品銷售規模約2747億元,同比增長46%。

今年,深圳地方征信平臺——深圳征信服務有限公司正式上線運行,通過調研深圳77家銀行的數源需求,以及采集分析2210份中小微企業的平臺功能需求問卷,最終實現了深圳征信與48家銀行的技術對接,目前完成37個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超9億條企業政務數據歸集,實現深圳380萬活躍商事主體全覆蓋。

深圳地方征信平臺搭建了一座企業和銀行之間的‘橋梁’,銀行通過把平臺提供的綜合數據轉換成可用的信用數據,成為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利器,為銀行普惠小微授信的全流程賦能,讓銀行“愿貸”、“敢貸”。

科創企業是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以科創企業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經濟新動能近年來澎湃而起。最近三年,騰訊研發投入年均增長超30%,僅2019至2021年三年研發投入已超過1200億元;華為2021年一年的研發費用就高達1427 億元,占銷售收入的22.4%。

科技企業的大舉投入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這也為金融企業打開了新的藍海。在深圳,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科創企業融資評價方式不斷創新,打破了傳統評價體系的注重“資金流”“抵押物”的標準。截至2022年6月末,深圳綠色貸款余額5857.9億元,同比增長50.9%;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6456.7億元,同比增長22.6%,均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2021年9月,深圳發布了首個成功完成測試運行的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務”,深圳創新監管工具完成全流程閉環測試,意味著通過創新監管工具能夠有效保障金融科技創新與安全的平衡。

早在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擴大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到7市(區),深圳被納入試點。深圳充分依托金融及科技兩大領域的比較優勢,同時發揮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作用,探索出一條既能守住安全底線、又鼓勵合理創新的金融科技監管之路,規范和引導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促進深圳全球金融創新中心和金融科技創新高地建設。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