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促會發布報告:數字技術是消費創新的“加速器”
摘要:數字技術是消費創新的“加速器”,催生了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優化了消費供給。數字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在線服務消費等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特征的在線消費新業態模式,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消費場景持續發展。
中國發展網訊 1月17日,中國貿促會在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數字技術拉動消費和助力小微企業發展報告》?!秷蟾妗氛J為,我國現階段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數字技術憑借高效信息傳遞與獲取、數據挖掘分析、精準識別匹配等優勢有效拉動了消費。
這是從以下幾方面體現的:
第一,數字技術是消費創新的“加速器”,催生了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優化了消費供給。數字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在線服務消費等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特征的在線消費新業態模式,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消費場景持續發展。第二,數字技術是消費需求的“定位器”,消費市場正在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消費者為中心轉變,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企業可以快速精準掌握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趨勢變化,使個性化定制和精準生產營銷成為可能,柔性生產、反向定制等新的生產和銷售模式快速發展。第三,數字技術是促消費政策的“放大器”,政府通過與平臺企業合作,借助數字技術實現促消費政策的精準實施和效果放大,有效刺激消費,力促消費復蘇。各地普遍采用發放“消費券”的形式促進消費,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積累的消費數據,可以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行為特征、消費者對不同商品和服務的消費傾向,精準發券,提升促消費政策的效果,2022年前11個月,杭州通過支付寶平臺發放11次消費券,累計拉動消費金額60億,而且支付寶通過聯合全國近千萬商家舉辦了“夏日消費節”和“金秋消費節”,依托數字技術開發的小程序開展線下線上互動,累計拉動消費規模近650億,極大推動了消費熱度的回升。第四,數字技術是消費動力的“提升器”,數字技術助力金融創新,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數字普惠金融工具通過提高消費便利性、金融可獲得性,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有效激發消費動力。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已經超過9億人,整體市場覆蓋率位居全球第一。
《報告》認為,受到疫情、外部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小微企業面臨著訂單下降、賬款拖欠、資金回籠不暢等問題,生存壓力大,國家出臺多項政策助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在這一過程中數字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小微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解決“效率痛點”,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數字化轉型,小微企業可以提高運營管理效率、實現降本增效,《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顯示,通過智能化改造,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的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2%,資源綜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8%,運營成本平均下降19%,產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在商務領域,小微商家通過應用互聯網平臺的低門檻、多樣化數字工具可以有效降低運營成本,自2021年8月起,超2900萬小微商家通過支付寶平臺提供的數字化工具節省了超100億經營成本。二是數字技術可以幫助小微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緩解“核心約束”。研發能力短板是限制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約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顯示,被調查中小企業中僅有38%的企業具有研發能力。通過應用數字工具,小微企業可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研發能力,還可以通過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強化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三是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可以破除小微企業的“資金束縛”,推動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互聯網金融通過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小微企業提供精準的融資服務,降低融資門檻、提高融資效率,而且數字技術還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抵押物缺乏、信用評價難、融資成本高等難題。截至2021年末,小微企業互聯網流動資金貸款余額6974億元,同比增長46.6%,遠高于一般貸款增速。
《報告》認為,應從五個方面發力,增強數字技術對消費和小微企業的促進作用。第一,優化監管模式,提高數字經濟的治理能力,包括完善數字領域法律法規,創新數字監管方式方法。第二,提高政府數字服務水平,保障公平,包括共建“數字友好社會”,提高數字普惠服務能力,構建全民數字能力培育體系。第三,強化行業規范,健全數字安全保障體系,包括完善數字標準體系,落實平臺數據安全保護的主體責任,規范數字技術的應用。第四,優化數字供給,大力發展數字服務市場,包括推動數字化服務優化升級,支持第三方數字化服務供應商、互聯網平臺等為企業和商家提供“量身定制”數字方案。第五,推動互聯網平臺加快開放數字生態,強化對于小微企業和商家的數字化賦能。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