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財政系統全力保障農業農村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
摘要:2022年,市財政部門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導向,不斷健全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大力整合財政預算資金、政府債券資金等財政資金來源,積極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充分運用財金工具打好財政政策“組合拳”,引導和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精準滴灌。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郭建軍報道 5月31日,大同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市財政局對鄉村振興財政政策支持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并回答媒體提問。
大同市財政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新聞發言人王麗鴻:今天在這里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財政系統“貫徹落實市委一號文件,全力保障農業農村工作”相關情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始終把實施鄉村振興作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大政治任務。近日,專門出臺了《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即市委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全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全市財政部門深入貫徹落實文件有關精神,加大農業農村資金保障力度,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促進我市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格局。
2022年,市財政部門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導向,不斷健全鄉村振興投入保障機制,大力整合財政預算資金、政府債券資金等財政資金來源,積極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充分運用財金工具打好財政政策“組合拳”,引導和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精準滴灌。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大農業農村資金傾斜力度。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優先保障農業農村資金投入,持續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保障水平。2022年,受大規模減稅降費、新冠疫情反復沖擊、房地產市場疲軟等因素影響,我市財政收支平衡壓力進一步加大。面對嚴峻形勢,財政部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政策,把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抓手,緊緊圍繞基礎農業農村建設和基礎農村工作,持續加大農業農村領域財政投入力度。2022年,全市財政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支出為41.82億元,比2021年增長了7.3個百分點,農林水支出在整個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10.4%。
二、爭取上級資金,確保專項資金只增不減。2022年,財政部門通過加強財政資金統籌,建立資金項目聯動機制,積極爭取上級轉移支付涉農資金和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有力保障了鄉村特色產業、人居環境整治、綠色生態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鄉村振興領域重點任務。2022年我市共爭取并投入上級專項轉移支付資金24億元(其中: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6.63億元),比上年增長3億元,保證農業農村領域爭取上級資金規模只增不減。
三、保持市級投入,優化完善資金管理模式。近年來,我市財政部門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壓減一般性支出,統籌更多資金保障農業農村領域投入。2020年-2022年,市級財政預算統籌安排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資金達8.97億元,支農資金2.6億元。其中:2022年鄉村振興資金3.45億元,支農資金0.8億元。同時,在資金管理方面,財政部門不斷優化完善資金管理方式,進一步落實“項目清單”管理方式,切實提升政策的精準性、指向性和實效性,科學推進政策、任務、資金三統籌,重點保障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促進鄉村產業融合、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等方面支出。強化預算績效管理,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有效推動全市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四、健全財政機制,引導撬動金融社會資本。近年來,財政部門不斷健全財政資金引導和撬動機制,持續放大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特別是2022年,我市綜合運用省財政廳出臺的“投資、擔保、風險補償、保險、補貼、獎補、貼息、周轉金”等8類財政政策,不斷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可持續的資金來源。一是加大農業農村業務融資擔保力度。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充分發揮擔保增信作用,聚焦支小支農,為“三農”主體提供擔保支持。2022年全市新增支持“三農”企業擔保貸款47筆,擔保金額3.8億元;二是不斷增加農業保險種類和規模。2022年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由14種增加到19種,全年共撥付保費補貼資金2.1億元,在保障現代農業發展、穩定農民收入、改進農村社會治理,以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三是推動創業擔保政策落地見效。通過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支持、鼓勵、引導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發展產業。2022年全年共為農戶辦理再就業擔保貸款共計101筆1923萬元;四是完善應急周轉金制度。充分發揮企業資金鏈應急周轉保障資金機制作用,加快資金周轉效率,減輕“三農”企業資金周轉壓力,2022年全年累計發放13筆周轉金,金額合計4.54億元。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財政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一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奮斗兩個五年,跨入第一方陣”總目標、建設農業強市和農業“雙十”目標,發揮財政職能,強化財政擔當,展現財政作為,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財政力量。
一、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加大財政支農力度。財政部門組織農業農村相關部門成立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工作專班,圍繞農業農村發展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全面學習梳理中央、省委和市委涉農工作任務,加強與省財政廳的對接溝通,爭取更多上級轉移支付資金支持我市農業農村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已爭取上級農業農村專項轉移支付資金15.3億元。
二、持續強化資金保障,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落實勤儉辦事、厲行節約的要求,進一步壓縮一般性支出,加大鄉村振興資金投入,確保農業農村資金投入穩定增長。2023年市本級預算共統籌安排鄉村振興專項資金4.47億元,其中: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3.56億元,支農資金0.57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投向鄉村產業發展、產業提檔升級、農業農村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等符合我市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的項目。
三、協調配合金融部門,建立統一服務機制。強化財政、金融協調聯動,共同打好支持鄉村振興投入的“組合拳”。創新大同市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充分利用我市首貸續貸服務中心、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地方企業征信系統平臺和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在內的“一中心、三平臺”四個板塊,實現融資服務、輔導服務、孵化服務、綜合服務四大功能,通過“一鍵式”鏈接所有金融機構,“全方位”共享金融扶持政策,“一站式”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著力解決我市“三農”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問題。
四、健全完善資金管理機制,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根據省財政廳加快財政支農資金預算執行進度有關要求,加快農業農村資金預算下達進度,縮短支農資金預算下達時間,加快資金撥付。督促項目主管部門及時組織實施項目,幫助分析、協調解決制約支出進度的問題,提高財政農業農村資金投入效益。建立定期調度、督促和檢查工作機制,通過財政直達資金系統與扶貧資金管理系統比對分析,進一步強化農業農村資金監管力度。加強績效目標管理,建立健全農業農村資金的績效管理機制,從源頭上提高財政農業農村資金投入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