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CMF報告:防止房地產下降過快引發系統性風險,地產政策調整需要“大智慧”

2024-04-01 14:26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房地產調控 宏觀經濟 系統性風險

摘要:地產政策調整需要“大智慧”,一方面長期要防止重回地產依賴老路,另一方面短期要忙之“十次危機,九次地產”,防止房地產下降過快引發系統性風險。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楊虹報道  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季度論壇(2024年第一季度)日前在京召開。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教授、CMF主要成員鄒靜嫻代表CMF作題為“再出發,2024中國宏觀經濟初探”報告。報告指出,穩地產非常重要,關乎三張資產負債表的修復情況。消費、投資、預期、信心都很重要,但在一般均衡視角下這些都是內生變量,沒有必要空談預期或信心,經濟好轉之后這些自然就會得以扭轉。地產政策調整需要“大智慧”,一方面長期要防止重回地產依賴老路,另一方面短期要忙之“十次危機,九次地產”,防止房地產下降過快引發系統性風險。

報告認為,展望未來,中國增長故事還未畫上句號。

短期舉措,可以從需求端、供給端共同發力。需求端,以市場化的方式釋放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供給端,應該盡快恢復房企尤其是頭部房企流動性的狀況。

中長期舉措,還是得朝著“市場+保障”的多層級住房供應體系邁進,同時穩步推動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需要哪些方面的結構性改革?首先,在收入分配、養老、醫療、生育這些方面大有可為,應當構建與當前中國經濟收入增長相匹配的社會保障體系。第二,如何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匹配的融資環境?關鍵問題是,要依靠什么樣的融資主體?第一,如果依靠企業自身,現在AI大模型動輒幾十億的投資,如果讓企業愿意做幾十億的投資,起碼得給他們穩定十年不倒的預期;第二,如果依靠政府基金,政府基金本質上風險厭惡,這樣的屬性是否能和高科技、高風險的風險屬性相匹配。第三,如果依靠金融機構,是不是這里面的高風險屬性,現在一些追責機制是不是有匹配的問題。

報告提出,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恰逢其時。方向是三個: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由生產型、投資型轉向服務型政府;優化央地間的財權、事權的劃分,1994年分稅制改革可能更多解決了央地之間在收入層面的分配,但財權、事權如何劃分,以及省以下的財權、事權劃分可以更好界定;為地方政府開辟穩定且可持續的新稅源,也就是俗稱的“開正門,堵后門”。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