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形有波動”與“勢仍向好”
摘要:觀察中國經濟,需要全面辯證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動之“形”,也要看到長期發展之“勢”;既要看經濟增長之“量”,也要看轉型之“效”、發展之“質”;既要放在自身經濟發展的縱坐標中觀察,更要放在全球經濟發展的橫坐標中考量。
本報記者 | 付朝歡
中國經濟“半年報”已公布。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0%。其中,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將二季度經濟運行概括為“形有波動、勢仍向好”,短期波動不會改變長期向好大勢。
觀察中國經濟,需要全面辯證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動之“形”,也要看到長期發展之“勢”;既要看經濟增長之“量”,也要看轉型之“效”、發展之“質”;既要放在自身經濟發展的縱坐標中觀察,更要放在全球經濟發展的橫坐標中考量。
2024年6月27日拍攝的深中通道全景。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從主要指標看短期波動之“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為5%左右。業界專家普遍認為,上半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5%的增速來之不易,也保持在年度預期增長水平上,全年完成預期增長目標大有希望。
從季度數據來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主要是工業回升、服務業向好共同帶動的,二者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90%。二季度,工業生產增速有所放緩,服務業增速也略有回落。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從短期來看,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受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挑戰有所增多的情況,特別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等。但從中長期看,經濟穩定運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國內生產總值是用生產法核算,用支出法驗證。三大需求指標中,外貿表現尤其亮眼——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超過21萬億元,同比增長6.1%。進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增長7.4%,較一季度和2023年四季度分別高2.5、5.7個百分點。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朱克力表示,特別是二季度,在全球供應鏈及市場需求回暖雙重推動下,中國外貿展現出更強的增長潛力。
再看消費和投資構成的內需: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其中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5%。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9%,雖然房地產投資低位運行,但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5.4%和9.5%,顯示復蘇暖意。
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被稱作“宏觀四角”。就業和物價指標,不僅是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標志,也是重要的民生關切。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失業率均值為5.2%,二季度失業率均值為5.0%。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1%,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7%,漲幅與一季度及上年同期相同,保持溫和上漲。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實物量指標的增長情況也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相匹配。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增長5.2%,貨運量、營業性客運量分別增長4.2%、13.2%,都保持較快增長。
從四大支撐看長期發展之“勢”
“半年報”公布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用供給支撐、需求支撐、動力支撐、政策支撐來展望下半年經濟走勢,論證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
——從供給支撐看,三次產業增長穩定,生產供給穩步增加。
我國夏收糧油再獲豐收,為推動經濟穩定運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條件。作為實體經濟的根基,制造業規模持續擴大、占比穩步提升、結構不斷優化,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增強?,F代服務業較快增長,為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和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從需求支撐看,國內需求持續恢復,外部需求有所改善。
向內看,我國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潛力巨大,暑期旅游研學旺季、開學季、“十一”長假等也有助于帶動消費恢復。短板領域、薄弱環節和新領域新賽道投資還有很大空間,“兩重”項目加快下達、建設提速也有利于帶動投資增長。
向外看,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額可能達到32萬億美元的較高水平;世界銀行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之前的2.4%上調至2.6%。世界經濟溫和復蘇,有利于我國外需改善。
——從動力支撐看,高技術行業發展良好,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
今年以來,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大國重器頻頻“上新”:國內首個“地面空間站”通過驗收,深中通道創下10項世界之最,“嫦娥六號”實現世界首次月背采樣返回,我國搭建國際首個通信與智能融合的6G試驗網……科技自立自強水平持續提升,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
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0.1%。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扎實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成長,有助于對沖下行壓力、增強上行動力。
——從政策支撐看,政策合力持續形成,政策效力陸續顯現。
作為擴內需的重點,“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雙新”(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房地產優化政策都有新進展。
有關部門統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和中央預算資金,合理安排發行、使用進度,推動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建設,為推進投資領域提質增量提供必要資金保障。截至7月5日,財政部已發行7期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合計3080億元。目前,2023年增發國債1.5萬個項目已經全部開工建設。
“雙新”政策體系已經構建完成,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循環利用、標準提升等4個方面行動方案出臺,31個?。▍^、市)都印發了本地區實施方案。從政策效果來看,大規模設備更新帶動了相關設備生產較快增長,惠及多個重點行業;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引導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對拉動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增長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房地產優化政策效應逐漸釋放。5月中旬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扎實做好保交房工作,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同時,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積極推進,為投資擴張增添了動力。當然也要看到,目前房地產相關指標仍在下降,房地產市場依然處在調整轉型過程中。
從世界目光看大國篤行之"態"
今天的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時刻牽動世界目光。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放在全球坐標中觀察,我國經濟表現依然較好,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快于美國、歐元區、日本等,結合二季度國內外形勢,預計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領先,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5月2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相比今年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的預期上調0.4個百分點。6月11日,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4.8%,較2023年12月的預測上調0.3個百分點。
事實上,亞洲開發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銀、花旗、德意志銀行等國際機構近期都密集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觀察人士分析,既有我國出口強于預期,也有各項政策實施的影響。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凸顯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足、增長前景樂觀。
不止是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跨國公司更是"用腳投票"。山姆會員商店落戶廣東中山,開市客(Costco)大陸首家帶加油站的會員店亮相江蘇南京,達美樂中國計劃年內達成千店,GE醫療增投3.8億元用于上?;亟ㄔO,巴斯夫南京生產基地擴產……
外企加碼投資、加速布局,根本在于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前景的信心。而中國完善的工業制造體系、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也為在華外資企業帶來廣闊機遇。
近期,"中國游"持續走熱,"ChinaTravel"標簽成為海內外社交媒體上的"流量密碼"。外交部發言人說,"中國游"爆火,既源于中國的獨特魅力,源于中國社會的開放包容和人民的熱情友善,也是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結出的碩果。國家移民管理局預計,今年下半年外國人來華熱度將持續升溫。
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一批跨國公司加碼在華布局、"中國游"持續走熱……當我們把近期這幾個熱點串聯起來看,無不展示出中國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以自身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動力的鮮明氣質。
進入下半年,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困難挑戰依然不少。正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所言,"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歸根結底要在推動發展中不斷加以解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必將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房地產優化政策效應逐漸釋放。5月中旬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扎實做好保交房工作,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同時,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積極推進,為投資擴張增添了動力。當然也要看到,目前房地產相關指標仍在下降,房地產市場依然處在調整轉型過程中。
從世界目光看大國篤行之“態”
今天的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時刻牽動世界目光。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放在全球坐標中觀察,我國經濟表現依然較好,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快于美國、歐元區、日本等,結合二季度國內外形勢,預計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領先,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5月2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相比今年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的預期上調0.4個百分點。6月11日,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4.8%,較2023年12月的預測上調0.3個百分點。
事實上,亞洲開發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銀、花旗、德意志銀行等國際機構近期都密集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觀察人士分析,既有我國出口強于預期,也有各項政策實施的影響。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凸顯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足、增長前景樂觀。
不止是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跨國公司更是“用腳投票”。山姆會員商店落戶廣東中山,開市客(Costco)大陸首家帶加油站的會員店亮相江蘇南京,達美樂中國計劃年內達成千店,GE醫療增投3.8億元用于上?;亟ㄔO,巴斯夫南京生產基地擴產……
外企加碼投資、加速布局,根本在于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前景的信心。而中國完善的工業制造體系、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也為在華外資企業帶來廣闊機遇。
近期,“中國游”持續走熱,“ChinaTravel”標簽成為海內外社交媒體上的“流量密碼”。外交部發言人說,“中國游”爆火,既源于中國的獨特魅力,源于中國社會的開放包容和人民的熱情友善,也是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結出的碩果。國家移民管理局預計,今年下半年外國人來華熱度將持續升溫。
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一批跨國公司加碼在華布局、“中國游”持續走熱……當我們把近期這幾個熱點串聯起來看,無不展示出中國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以自身新發展為世界帶來新動力的鮮明氣質。
進入下半年,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困難挑戰依然不少。正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所言,“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歸根結底要在推動發展中不斷加以解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必將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