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蔡昉:中國制造業“未富先老” 建議吸納中西部勞動力

2020-01-12 16:03 中國新聞網
制造業 中西部 勞動力

摘要: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近日表示,目前制造業已經出現從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逐漸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中西部地區仍然具有勞動力比較優勢。

中新社佛山1月11日電 (蔡敏婕 夏賓)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11日在佛山出席“2020中國制造論壇”時稱,目前制造業已經出現從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逐漸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中西部地區仍然具有勞動力比較優勢。 

蔡昉稱,中國制造是中國未來經濟的支撐點,但是目前中國制造業遇到了“未富先老”的情況。

“未富先老”一般指人口領域的問題。“一般來說人口老齡化是發達國家的專利,但是我們在還沒有進入發達國家階段的時候,就開始經歷人口老齡化。現在我把它套用一下,說中國制造業也遇到‘未富先老’的情況。”蔡昉稱,在社會還沒有富裕時,制造業就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

蔡昉列舉美國和阿根廷等多個國家的發展數據,顯示制造業比重的“倒U型”曲線發展可能是一個規律,即制造業比重達到一定水平會開始下降。但是,蔡昉認為,中國的制造業比重下降太早。“中國從2006年開始出現制造業比重下降的趨勢,而且至今這個趨勢還在向下。”蔡昉稱。

為什么中國的制造業比重會下降呢?蔡昉認為是勞動力供給開始減少,“勞動力短缺造成工資上漲,造成制造業成本提高,制造業比重下降”。

而制造業比重過早下降會出現什么問題呢?蔡昉分析稱,制造業比重下降,勞動力從生產效率較高的第二產業向生產效率較低的第一和第三產業轉移。

這是問題所在,也是潛力所在。

蔡昉稱,目前制造業已經出現從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逐漸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這個趨勢發展已經有很多年。“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為中國提供充足的勞動力,也提供巨大的市場,這是中國的獨特優勢。目前外來務工者可以在城市自由擇業,基本公共服務越來越精準,但與本地職工仍有差距。因此,應該創造更好的條件,吸納外來務工者,發揮中國人力資源的比較優勢。”蔡昉說。

責任編輯:潘曉娟

(原標題:蔡昉:中國制造業“未富先老” 建議吸納中西部勞動力)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