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中心城鎮“牽引”鄉村振興
摘要:“城鎮和鄉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城鎮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繁榮的支撐,鄉村的振興也離不開城鎮的有力輻射和帶動。我們將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通過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鎮質量提升與鄉村振興‘雙勝利’?!蹦详柺腥舜蟪N瘯敝魅巍⑼┌乜h委書記莫中厚告訴說。
中國發展網訊 初夏時節,走進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安棚鎮,但見道路縱橫,企業集聚,香菇、茶葉等特色產業基地“星羅棋布”,豬、羊、雞等各類畜禽養殖場六畜興旺,各種運輸車輛車水馬龍,這些場景“勾勒”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
安棚鎮黨委書記李忠謙告訴筆者,該鎮充分發揮地處三縣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把小城鎮建設作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工程,確立并牢牢把握“以堿硝化工產業為主的工業重鎮、區域性中心城鎮和桐柏農業大鎮”的發展定位,堅持以產興城、以城帶鄉的發展思路,以小城鎮的持續壯大帶動鎮域經濟社會長期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先后榮獲“全國重點鎮”、“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百強鎮”、“省級衛生鎮”、“河南省文明村鎮”、“南陽市五星級小城鎮”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產城村一體,鄉村振興統籌規劃
鄉村振興是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規劃,走活城鄉融合之路。安棚鎮按照產城一體、鎮村一體、以產帶城、以城促產、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思路,制定完善了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將整個鎮區劃分為工業區、商業區、商貿區、居住區和公共服務區等5個既相互獨立又互有聯系的功能小區。堅持創新思維,不斷修編完善城鎮規劃:創新建設用地辦法,把鎮區周邊的崗丘、荒坡、廢棄廠房、堰塘等地塊調整為建設用地,新增建設用地近2000畝,為中心城鎮和項目建設預留了發展空間;創新發展思路,把中心城鎮和鎮村一體化建設結合起來在拉大城鎮框架的同時,解決了進城群眾的安居、發展問題;創新建設模式,探索出政府引導、項目支撐、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發展模式,有效解決了小城鎮建設資金不足難題。短短數年,城鎮面積由1.8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7.3 平方公里,吸引本鎮及周邊鄉鎮大批群眾到鎮區居住、就業和創業;鎮區常住人口由2000多人增至2萬余人,承載就業(創業)和輻射能力明顯增強,經濟發展更加活躍,區域性中心城鎮的地位和作用初步顯現。
上下游一體,鄉村振興“引擎”給力
工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動機和助推器,安棚鎮始終把做大做強轄區內堿硝化工產業與城鎮化發展一體規劃、統籌推進。圍繞服務堿硝化工產業發展,該鎮采取財政投資、爭取政策性項目和市場化運作等辦法,先后投入資金數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做好鎮區綜合性規劃的同時,先后聘請省級專業機構和天津化工設計院,編制了堿硝產業發展規劃,設計包裝堿硝下游產品40多個。在此基礎上,依托化工資源優勢,堅持生態工業發展要求,大力推進“骨干企業創新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圍繞堿硝化工產業延鏈、補鏈和發展配套支持產業,瞄準堿硝上下游一體化項目,突出項目成長性、帶動性和產品關聯度,全力開展大招商、招大商和全民招商活動,建成了一批市場前景和成長性好的骨干項目。把招商引資和人才回歸、全民創業結合起來,持續推進“對外開放年”和“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年”活動,有力推動了鎮域一二三產業發展。
路網物流一體,鄉村振興貨暢其流
健全完善基礎設施是提高中心城鎮承載能力,打造優良營商環境,帶動鄉村振興的關鍵。“要想富,先修路。”安棚鎮累計投入小城鎮建設資金2億多元,建成了府前路、利民路等鎮區主干道路8條,形成了“四縱四橫”框架格局。此外,還硬化集鎮背街小巷11條。該鎮把“四好農村路”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完善鎮村級管護站、養護室建設,全鎮累計建成鎮村道路170多公里,形成了省道、縣鄉路、鎮村路、連組路互聯互通的大路網格局,12個行政村和20戶以上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化率100%,12個行政村客運通班率100%,實現了群眾“雨天不踩泥”的夢想,獲得了南陽市第一批“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稱號,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先后打通了新安路,打開了鎮區連接312國道的南大門;完成了全長29.9公里的省道改造提升工程,打開了通往大河鎮、桐柏城區的東大門和連接省道魯姚線的西大門;連接滬陜高速的快速通道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很快將打開安棚的北大門。引資4億元,建成了南陽市唯一一家擁有集裝箱站臺的桐柏安棚鐵路貨運站公司。積極打造鎮區互聯網電商銷售平臺,確保貨暢其流。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電商構筑的交通物流網絡,為城鎮化、化工產業和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城鄉服務一體,鄉村振興惠及民生
優良的服務環境是增強城鎮吸引力、帶動力的關鍵要素,是推進城鎮化的關鍵指標,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安棚鎮重點推進8項工程,全方位提高小城鎮服務水平。重點實施八大工程:教育提升工程,新建3所學校,對鎮中心小學、安棚中學、12所村小學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改造,推進高質量均衡教育上新臺階;醫療保障工程,新建堿都醫院,擴建改造鎮衛生院,村村建成標準化衛生室,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實現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種不出鎮;市場整治工程,常態化開展市場秩序整治,做到了行商歸市、坐商歸店,解決了街道雜亂、擁堵問題;生活服務工程,建成標準化足球場1個,游園3處,為鎮區居民群眾提供了休閑、健身、娛樂的好去處;環境衛生工程,對鎮域實行物業化管理,聘保潔員實行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綠化美化工程,廣泛種植常綠景觀樹木,拆墻透綠,實現了“城在綠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生態建設目標;街道亮化工程,在鎮區和園區主干道、滬陜高速(安棚)快速通道、村級主干道兩旁安裝太陽能路燈,實現了鎮區亮化全覆蓋;第三產業工程,通過建成大型超市、大小型飯店、賓館旅社,成立建成物流公司、建筑隊,開設車輛維修店、加油站,組織勞務輸出等舉措,以三產促進穩定就業。
農林牧一體,鄉村振興“風光旖旎”
安棚鎮依托區位地理和資源優勢,結合農民意愿,發展茶葉、食用菌、林果、蔬菜、養殖等特色產業,推動農民穩定增收。茶產業實現了產品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轉變。至目前,茶葉種植面積擴大到9000多畝。村級成立5個茶葉合作社,吸引300多戶農戶成為社員,產品供不應求。通過政府主導、農戶自愿發展的方式,建設一批香菇種植基地,建造冷庫等配套設施,全鎮香菇種植規模達400萬袋以上,農業觀光旅游方興未艾。立足淺山丘陵區飼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建成一批生豬、黃牛、肉雞養殖場。此外還相繼建成了草莓、蔬菜、葡萄、砂紅桃、黃蟠桃、獼猴桃等特色種植基地,形成了龍頭帶頭、千家萬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新格局,共同富裕的特色種養殖體系基本形成。
“城鎮和鄉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城鎮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繁榮的支撐,鄉村的振興也離不開城鎮的有力輻射和帶動。我們將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通過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鎮質量提升與鄉村振興‘雙勝利’。”南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桐柏縣委書記莫中厚告訴說。
(崔光全、杜福建、吳懷軍)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