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都:山鄉“玉帶”鋪就美好生活 夯實高質量跨越發展基礎
摘要: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武都路網的滄桑巨變見證了“橄欖之城、花椒之都”的跨越式發展。如今,一條條貫穿武都大地的脫貧路、致富路、產業路、美麗路、旅游路,串起了大好風景,鋪就了美好生活,連接起了未來,已經成為新時代武都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堅強支撐。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黃驪珠 記者王斌報道 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鐵路大動脈穿梭于崇山峻嶺間,農村公路環村入社快捷通暢,大道如虹通四方,山鄉處處連玉帶......這是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如今道路交通發展的真實寫照。
武都地處長江流域白龍江中游,境內溝壑縱橫,地形地貌復雜。黨的十八大以來,武都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把加快交通運輸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著力推進道路建設,改善了群眾出行的條件,托起了貧困群眾的“小康夢”。如今,縱貫武都的一條條黃金通道,為武都區的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無盡動力。
2013年12月26日零時——武罐高速通車;2014年11月29日——成武高速建成通車;2017年9月29日——蘭渝鐵路全線開通運營;2020年1月1日——渭武高速通車試運行;武九高速公路、天隴鐵路等交通項目加快推進......一條條高速公路以及鐵路的建成通車,結束了武都區山大溝深、出行不便的交通歷史。
如果說高速公路,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將武都帶入了發展快車道,那么農村公路則激活了武都區跨越發展的毛細血管。
近年來,武都區搶抓交通脫貧攻堅機遇,舉全區之力大抓農村公路建設。累計爭取和整合資金19.511億元,完成建制村硬化路2356公里,新建縣鄉道路62公里,硬化自然村道路917公里,砂化自然村道路352公里,“暢返不暢”治理135公里,增設生命安全防護工程1714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8座,全面實現“建制村通硬化路”和“建制村通客車”的交通脫貧目標。截止目前,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5639公里,路網密度達到了1.2公里/平方公里。
便捷的交通為武都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與旅游業發展、特色產業開發等相結合的農村公路纏繞在青山綠水間,成為群眾致富奔小康的“紐帶”。據統計,2020年,全區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20.55萬人次,創旅游綜合收入11.5356億元。其中鄉村旅游共接待138.6萬人次,收入2.772億元。2020年油橄欖實現綜合產值18.6億元,油橄欖主產區的1.01萬戶4.42萬貧困人口通過種植油橄欖實現了脫貧目標,全區油橄欖產業受益農戶達4.5萬戶21萬多人?;ń肪C合產值綜合產值36億元,帶動8.6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武都路網的滄桑巨變見證了“橄欖之城、花椒之都”的跨越式發展。如今,一條條貫穿武都大地的脫貧路、致富路、產業路、美麗路、旅游路,串起了大好風景,鋪就了美好生活,連接起了未來,已經成為新時代武都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堅強支撐。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