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中的“速度”與“溫度” 南山區醫療集團總部與粵海街道高效完成核酸采樣工作
摘要:談及這次全民檢測最深刻的感受,科技園社區采樣點負責人宣學孝表示:“在疫情面前,我們的政務部門和社區群眾都非常踏實肯干和樂于奉獻。一旦我們的醫務人員提出所有需要支援的地方都會迅速得到響應,沒有任何人推脫,我們醫生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p>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呂沁蘭、王璇琰、記者劉寶 特約通訊員雷雁凌報道 “疫情就是命令!”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為保障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深圳各區陸續開展全民核酸檢測排查。南山區開展全民核酸檢測當日,南山區醫療集團多家社康的醫護人員接到緊急通知,白衣戰士積極響應,集結出征,在南山區粵海街道迅速開展核酸檢測采樣和疫苗接種工作。
粵桂社區在核酸采樣結束后特意為集團總部當天生日的通訊工程師林嘉樂準備了蛋糕和儀式慶祝
南山區醫療集團總部核酸采樣點黨員先鋒崗
連夜緊急調配人員
南油社區采樣點醫護工作者輪換后休息吹風
蔚藍海岸社區核酸采集點
科技園社區采樣組副組長郭妮在耳后別了一個白色卡扣 緩解口罩帶過緊
蔚藍海岸社區核酸采樣點的嚴嘉輝醫生
社區為防疫工作人員送的愛心物品
從6月6日開展全民核酸檢測以來,截止至發稿南山區醫療集團累計完成核酸檢測超過66萬人次,超額完成核酸檢測任務,全力以赴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一、“排隊沒有檢測快”
“排隊沒有檢測快”,一位社區工作人員笑稱,這是對這次行動最樸素卻最令人欣慰的褒獎。全民檢測任務下達后的第三天,相比于想象中的人山人海,多個檢測點已顯得有些“冷清”。來檢測的群眾們三三兩兩在外等待安排,不斷被分為十人一組的隊伍走入檢測區——從排隊到結束,幾十秒就完成了檢測。
為什么能有這樣的“速度”?全民核酸檢測涉及的范圍廣、人數多、情況急,各核酸點能在接到集團通知的一兩個小時后迅速到位開展工作,離不開高效的人事調度和物資配送工作。
從接到命令到抽調人員,從聯系車輛到物資調度,從安排點位到現場對接,南山區醫療集團總部的相關負責人爭分奪秒,連夜調集人手,加快物資的調配和運送,是保障抗疫工作順利高效完成的“幕后英雄”。
二、“困難,我們迅速解決”
“困難?沒有,因為都被迅速解決了”創業路社區采樣點副組長周健偉驕傲地說,同時又有些許哽咽:“大家都太不容易了”。在本次行動中,南山區醫療集團的所有檢測點,與醫護人員同在的是上千位社區人員、義工、民警甚至消防人員。社區帶頭布場地,劃動線,補物資,做后勤,社工義工們一人一崗,舉著印好的二維碼引導、分流和統計;領導親自堅守陣地到深夜1點多,帶著社工們清理一日忙碌后的現場。
相比其他設置在室內的檢測點,麻嶺社區軟件產業基地的室外檢測點需要更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為了滿足更多群眾受檢和更快的檢測速度,同時保證動線順暢、最大程度避免聚集,他們主動申請在產業園的架空層吹著風扇開展工作。
三、“需要支援的地方都會迅速得到響應”
談及這次全民檢測最深刻的感受,科技園社區采樣點負責人宣學孝表示:“在疫情面前,我們的政務部門和社區群眾都非常踏實肯干和樂于奉獻。一旦我們的醫務人員提出所有需要支援的地方都會迅速得到響應,沒有任何人推脫,我們醫生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四、“即使室外條件非常惡劣,我們也一定要爭取這個地點”
使命在肩,英雄無我。
南油社區的采樣點設置在商場室外一樓架空層,據該采樣點負責人謝新紅組長介紹,這可是個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地方。一開始核酸點設置在社區內,由于場地限制能容納的人流量有限,地理位置也不方便。“新地點開闊可容納量大,緊挨地鐵口,可以方便更多市民前來檢測。”謝新紅說:“更關鍵的是兩側通暢對流,能有效減少交叉感染和院感風險。即使室外條件非常惡劣,甚至造成了我們醫護人員高溫中暑,我們也一定要爭取這個地點。”
五、“一低頭一抬頭,會喝到自己的汗”
對普通市民來說,深圳夏日高溫難耐,對核酸檢測一線工作人員而言這更是一種嚴酷的挑戰。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保護的是醫護工作者的生命安全,也包裹著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從穿上第一刻起,醫護就開始了“人體桑拿”,悶熱炙烤、呼吸不適、行動不便,幾分鐘后汗水便會迅速浸濕衣衫。而為了高效節約物資,醫護人員們往往3小時后才脫下這一身厚厚的防護服,最長達到身著防護服連續工作9小時。
“穿著防護服,口罩里都是‘一鍋溫水’,一低頭一抬頭,會喝到自己的汗”,蔚藍海岸黨群服務中心采樣點副組長任擎擎這樣描述道,她們用汗水守護了市民的平安。
京光社區采樣點的趙秀娟參加核酸采樣工作的同時,正值家人患癌,需要照顧,但趙護長仍放下一切困難來到一線。她說:“沒有辦法,抗疫需要我,抗疫優先,只有顧好大家才有小家。”由于系統優化,采樣速度提升,大大解放核酸點醫護勞動力,趙秀娟的同事主動排班讓她能空出一個下午的時間段回家休息。
六、戰役伉儷的深情表白:“分頭行動也是并肩作戰”
蔚藍海岸社區核酸采樣點的嚴嘉輝醫生和她老公胡杜華主任是抗疫雙職工,抗疫這場“考試”并不孤獨。攜手抗疫過程中,家中10歲的小女兒毫無怨言,以乖巧的等待給予支持,這讓父母心酸又感動。胡杜華是深圳市南山區醫療集團總部塘朗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去年獲得深圳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先進個人榮譽。他一直堅守一線最危險的崗位,在隔離酒店抗疫,多次接觸確診陽性病例,為深圳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些可愛的“大白戰士”們,穿過寒冬酷暑,走過暴雨盛夏,共同為我們守護鵬城風雨。
七、“最感動的是市民的配合”
最好的愛是雙向奔赴,抗疫從不是單方面付出。周健偉醫生提到,“核酸采集工作里最感動的是市民的配合,采集進學?;顒邮艿搅吮姸鄮熒议L的感謝與支持,他們給我們唱《謝謝你》,還有同事忙了一下午換班到附近小店吃飯,老板看到工作裝,直接就給這桌免了單。這些點點滴滴讓我們醫護工作也更有動力,感受到被理解和被需要。”
后海社區有70多歲奶奶送來了親手熬的綠豆湯,附近居民自己包的端午粽;南油社區有企業送來成箱的飲用水;麻嶺社區有市民送上車厘子和粥……一個笑容、一句感謝、一份小禮物、一聲鼓勵,企業和市民們暖暖的心意卻為防疫工作人員在高溫里送來一縷涼風,吹散酷暑,凝聚起戰勝疫情的決心與力量。
南山區醫療集團作為深圳市抗擊新冠肺炎先進集體代表,在這場考試中并不是孤軍奮戰,身旁堅定并肩的是萬千市民。黨員干部與各新冠變異病毒“賽跑”,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投身一線,守護萬家平安,在“疫情大考”中書寫初心使命新答卷。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