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西固:“網格+黨建”聚合力 構建基層防疫“紅色堡壘”
摘要:利用網格微信群、電話核實、實地走訪等形式,第一時間對近期中高風險地區、密接、次密接人員開啟基本信息、行程軌跡核對。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董囿希 記者王斌報道 疫情就是命令,網格就是“戰場”。面對疫情,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福利路街道蘭化22街區社區通過“網格+黨建”模式開展科學防疫工作,發揮“社工委”組織優勢,號召黨員干部、退役軍人、群眾迅速成立志愿者服務隊,下沉在防疫抗疫最前線,發揮先鋒隊、信息員、巡查員、監督員、服務員的作用,在“小網格”中構建社區防疫“紅色堡壘”。
網格+紅色先鋒,筑牢疫情防控“紅色堡壘”
社區黨委充分發揮疫情防控“主心骨”作用,成立臨時黨支部,細化任務、明確責任,深入3個網格和9個黨員責任區中,扎實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一張桌子、一支筆、一套防護服、一個體溫槍……在核酸采樣點和勸返點,黨員們一絲不茍地測溫、驗碼、登記。第三支部書記韓振華,腿部受傷還未痊愈,拄著雙拐一直堅守在采樣點一線登記信息,還發動全家人參與志愿服務工作。72歲的第六支部書記欒瑞英主動請纓,發動姐妹樂藝術團成員維護核酸采樣點現場秩序。“社工委”委員甘肅省地礦局測繪院機關支部書記張學斌、物業經理楊少華,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動測繪院黨員干部及職工30余人,主動承擔起測繪院小區核酸采樣任務和“無疫小區”創建工作。
這些黨員日常身處各行各業,但此刻他們都有共同的心聲:“在黨組織需要的時候,作為黨員,有責任也有義務站出來,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是考驗我們黨性的時候,是踐行我們入黨初心的時候。”
網格+排查,織密社區防疫“安全網”
“您別著急,健康碼變成黃色的原因比較多,您給我說一下您最近的行程?”一大早社區衛健專干石芬萍就接到返蘭居民的電話,開始了一天工作,工作看似簡單,但實際并不簡單,既要熟悉業務流程,更要注意措辭和語氣,遇到情緒不穩定的對象還要耐心地解釋寬慰,工作雖小,但做好也要用心。
為做好重點人員排查工作,信息排查員充分發揮網格“情報員”作用,通過“大數據”反饋、群眾主動報備以及“掃樓”等方式,全面排查重點人員信息。同時,利用網格微信群、電話核實、實地走訪等形式,第一時間對近期中高風險地區、密接、次密接人員開啟基本信息、行程軌跡核對。
一根電話線、一聲語音問候,架起了疫情防控的“連心橋”,每條核查指令快速直達每一個網格中心和每一名一線網格員,用最美麗的聲音,最貼心的服務,逐一摸排到戶、精確落實到人,數據核查、信息傳達及時精準,筑牢了全民戰疫“安全網”。
網格+管控,構建疫情防控“防護墻”
“您好,請這邊測量體溫。”“大爺,請您盡量減少出行。”清晨,在凜冽的寒風中,社區網格員、志愿者、物業人員在22街區小區出入口,對進出人員進行檢查登記,提醒和勸導外出人員佩戴好口罩,非必要不外出。
退役軍人志愿者張亮耐心地幫助老人打開微信小程序細心地給老人講解,“鍵對鍵”操作指導,不厭其煩地解答各種疑問和顧慮,得到老人們的點贊。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的政策宣傳,社區充分利用LED電子屏、小廣播、微信公眾號、業主群、公示欄等多種宣傳方式循環播放傳送將各項防疫政策,全民防疫宣傳至各小區居民、沿街商戶群眾,不斷呼吁廣大居民群眾加強個人防護意識,提醒有中高風險旅居史、與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觸史的居民及時向社區報備,同時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網格+服務,跑暖居民群眾心窩
“耿女士,這是區委區政府給您發的1袋大米、1桶油、3斤雞翅,1箱牛奶,還有5包中藥,您記得每天開水沖服啊”“社區網格員很貼心,真是太感謝了!”居家隔離觀察居民只要有需求,網格員和志愿者就上門提供相應服務,切實保障他們的生活需要,也獲得居民的持續點贊。
根據居家隔離群眾需求,上門送菜、買藥、送快遞,及時清理生活垃圾、開展周邊環境消殺等人文關懷,每天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兩次電話回訪,及時掌握隔離人員身體狀況,并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確保隔離人員安心度過隔離觀察期。同時,對居家隔離人員提供上門核酸采樣服務,隔離不隔愛,讓疫情防控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在給一線志愿者發放基本物資的同時,蘭化22街區社工委委員商量著給困難群體也送去冬日的溫暖,羽絨服、運動鞋、口罩、消毒液、酒精……一個個愛心禮包一一送到了困難群眾手中。社區還建立了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一對一”幫扶對子,網格員和志愿者每天通過電話、微信、入戶等方式,與各自結對的特殊老人進行溝通聯系,及時給予心理慰藉,讓老人心有所安,同渡疫情。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