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偉大太行精神 促高質量轉型發展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中共榆社縣委黨校高級講師 牛菊英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趙曉娟 記者 郭建軍報道
穿越血與火的歷史煙云,中國共產黨歷經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等四個歷史時期,終于迎來了100歲的生日。2021年7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召開了隆重的慶祝大會,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講話》高屋建瓴,氣勢磅礴,視野宏闊,內容豐富,思想深邃,是一篇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綱領性文獻;是一篇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宣言;是一篇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行動綱領,對于我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偉大的“ 太行精神”必將世代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太行精神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等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鮮明的“坐標”,是百年大黨苦難輝煌歷程的深刻注解,有著永恒的時代價值。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太行精神就出自于太行。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山西以巍巍太行山為依托的晉冀魯豫邊區是華北敵后最大的抗日根據地。根據地的創建傾注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心血。凝聚了八路軍指戰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百折不饒、浴血奮戰、不怕困難、團結御侮的民族精神和氣節。因此,太行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座豐碑,太行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愛國精神的集中展現。何為“太行精神”呢?2004年8月15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在視察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時指出:“太行精神”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太行兒女所展現出的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的英雄精神;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是為民族的解放展現的萬眾一心、敢于勝利的精神,是為人民利益展現的英勇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
2009年5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視察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時,對“太行精神”作出詮釋與解讀:“結合新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對黨對人民對事業的忠誠;堅持執政為民的政治立場,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錘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品格,始終保持知難而進、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堅守黨的政治本色,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華誕,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首提建黨精神,并同太行、呂梁等精神共同構筑起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這些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偉大的事業孕育出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著偉大的事業。“太行精神”是在太行山脈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中孕育而成的精神財富,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獨特的精神風貌,是太行人民革命和建設制勝的法寶。
“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是“太行精神”的基石,體現為“不畏艱難、自力更生、迎難而上、勇于勝利”的精神本質。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弘揚艱苦樸素的奮斗精神是黨團結和帶領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更是太行人民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精神動力。艱苦的自然地理環境孕育出太行人特有的能吃苦、能戰斗、能攻關的奮斗精神,體現為“不畏艱難、自力更生、迎難而上、勇于勝利”的精神本質。在戰爭年代,依靠太行山這一天然屏障,在艱苦的環境下,以太行山為核心地帶的晉綏邊區革命根據地,成為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的堅固屏障和后勤保障基地,是延安通往各解放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和黨中央戰略轉移的重要依托地。
“不怕犧牲、不畏艱難”是“太行精神”的核心,表現出“甘于奉獻、無私無畏、勇于犧牲、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不論是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還是波瀾壯闊的祖國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太行山的人民始終表現出“甘于奉獻、無私無畏、勇于犧牲、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革命戰爭年代,太行山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養兵十萬,犧牲一萬”“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涌現出了賀昌、劉胡蘭、劉少白等無數仁人志士,他們將個人的生命和財產置之度外,為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二、轉型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
(一)弘揚太行精神,堅定扛起“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歷史擔當。
早在2010年7月,山西省委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治省方略和“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做好煤炭產業和非煤產業兩篇大文章”的發展途徑;時任省委書記袁純清說過:山西不轉型發展不行,不跨越發展也不行,轉型跨越發展是山西走出困境、走向新生的歷史選擇。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并做了重要講話,對山西轉型跨越發展指明了方向,時任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就山西的改革發展做出了“在轉型跨越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戰略部署;今年新任山西省委書記林武同樣做出了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安排,再次提到山西的發展,仍然是要沿著“七一”重要講話指引的方向,堅持轉型發展方向,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號召各級領導干部要有擔當精神,要弘揚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萬眾一心、無私奮獻的“太行精神”,做山西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帶頭人和促進派。
(二)弘揚太行精神,以不畏艱險、敢為人先的頑強斗志,帶動轉型發展全局。
不畏艱險、敢為人先的偉大太行精神,是我們堅定扛起“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歷史擔當的精神動力。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統籌當前和長遠,著力解決制約改革發展的瓶頸問題,搶占轉型發展制高點。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上不斷取得突破,打造更多更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同時,堅決做到生態保護,既要金山銀山更好綠水青山,在實施“山上治本”太行山綠化林業生態工程,構筑保障海河流域及京津唐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建成生態防護林,力保山西的山更綠,水更清,路更寬。
(三)弘揚太行精神,全力打造一條體現“太行精神”的太行紅色文旅主線。
傳承太行精神,賡續紅色血脈,面對“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新使命新要求,充分利用山西的自然資源和紅色資源,全力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著力將以“太行精神”為主的紅色旅游產業打造成為山西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以充分體現“太行精神”的“武鄉八路軍紀念館”為中心,輻射長治、榆社、左權等革命老區,以此教育后人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紅色文化,是我們山西革命老區的傳家寶。在血雨腥風、戰火紛飛的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是偉大的“太行精神”激勵著山西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在改革開放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時期,是偉大的“太行精神”激勵著山西人民,歷經頑強拼博,不懈奮斗,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全面小康社會如期實現;今天,我們黨已經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的號角,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從中汲取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動力,更具時代意義。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山西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壯美的山河、紅色的基因以及奮進的干群,我們要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契機,以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劉胡蘭精神”“右玉精神”等,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征程中,在轉型跨越發展的道路上,心無旁鶩堅定的走下去,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山西篇章。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