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全域黨建助力鄉村振興
摘要:近年來,淅川縣上集鎮把全域黨建作為撬動經濟、重振鄉村的“金鑰匙”,整合區位、產業、資源等優勢,通過跨村聯建、技術覆蓋等有效手段,推動全鎮產業提質增效,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中國發展網訊 山坡上,一棵棵果樹亭亭玉立,果農們正在培肥、修枝;山坡下,一家家農產品加工廠鑲嵌在村莊間;村莊旁,一座座白色溫室大棚整齊劃一……歲末時節,走進淅川縣上集鎮,處處可見一派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
近年來,淅川縣上集鎮把全域黨建作為撬動經濟、重振鄉村的“金鑰匙”,整合區位、產業、資源等優勢,通過跨村聯建、技術覆蓋等有效手段,推動全鎮產業提質增效,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搭建黨建舞臺,釋放“紅色生產力”
“這個棚子既能提高產量防裂果,又能促使果子提前上市賣高價,真中用!”2021年12月31日,在上集鎮周嶺村,果農李豪望著自家大櫻桃園里的避雨防霜棚,喜不自勝。
李豪在村里種植了近200畝的蟠桃、大櫻桃等林果,進入盛果期,一場大雨澆得他血本無歸。產業發展中,李豪還面臨著林果“望天收”、市場滯銷等一些該縣都存在的發展共性難題。
李豪所在的上集鎮丘陵縱橫,溝河相間,素有“五山三水二分田”之稱,適宜發展林果產業;同時,該鎮緊鄰城區,林果業配套鄉村采摘游有著很好的出路。上集鎮依據區位特點及產業發展現狀,提出“溝域經濟”發展理念,“一村一品”發展林果產業。
為了解決產業規劃不足、銷售市場狹窄、技術支撐不力、勞務市場存在短板等問題,上集鎮以全域黨建為引領,根據地理環境及各區域產業發展現狀,廣納幫扶力量及科研機構,跨區域、跨層級、跨體制成立上集鎮溝域經濟聯合黨委,下設5個區域性聯合黨支部,及務工就業、技術服務等多個功能性聯合黨支部;支部成員主要由鎮村兩級干部、農業技術人才、產業大戶和公司(合作社)負責人等構成,將186名黨員納入各級聯合黨支部和黨小組,形成了“村村捆綁發展”“區區捆綁發展”“村區聯動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這樣一來,真正實現‘黨支部建在產業上、黨員聚在產業上、農民富在產業上’的目標,使支部的堡壘作用在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及融合發展上顯現活力,有效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上集鎮鎮長趙輝說。
在鎮聯合黨委的幫助下,通過整合項目資金,李豪申請到了30畝的避雨防霜棚。“大櫻桃住進了‘五星級賓館’,再也不怕風吹雨打了!”李豪感慨。
“以聯合黨委為媒介,整合全鎮五個區域內資源稟賦、基礎設施、技術人才、市場銷路等資源,打破了條塊分割、封閉運行的傳統產業發展格局,推動產業發展由農戶的‘獨角戲’變身產業發展的‘大合唱’,讓整個上集鎮‘一村一品’產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一派春色。”上集鎮黨委書記賈杰說道。
夯實黨建基礎,提升技術保障力
“這剪枝呀,大枝要狠,小枝要忍;大枝亮堂堂,小枝鬧嚷嚷……”2021年12月31日,在淅川縣上集鎮草廟溝村的學林農場,技術指導員劉智武一邊給柿樹剪枝,一邊給身旁的果農講解。
近年來,上集鎮立足自身特點,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以“一村一品”百花齊放的態勢打造各類精品。產業發展路子有了,技術保障怎么辦?
“我們成立了技術服務聯合黨支部,并通過‘三個一批’來確保黨支部的實力:從高等院校引進一批理論豐富、技術扎實的專家坐鎮指導;鎮政府搭建平臺,由專家培訓一批有經驗的果農,組建自己的技術隊伍;再組織一批果農外出學習,拓展視野,提升技術水平!”上集鎮黨委副書記余海龍說,“技術服務聯合黨支部聯合鎮、村兩級產業管護技術人才,結合全鎮產業發展現狀,為新品種引進、產業管護提升提供技術指導。”
劉智武原本只是學林農場從陜西特聘來的技術顧問,十多年來的技術指導帶動了學林農場獲得了顯著收益,如今他被上集鎮聘請服務全鎮產業發展并任技術服務聯合黨支部書記。“我這一輩子就是跟這些果樹打交道,來淅川這十多年了,已經對這里的林果有了特殊的感情。”年近六旬的劉智武一說起果樹就來了興致,“你看這棵樹,我剛來的時候,已經快活不成了,趕緊給它‘做手術’,通過旁邊這幾個小枝干‘搭橋’,給它輸送養分才救過來,這幾年產量都老高啦!你瞅那棵柿樹,別看現在個頭最矮,那可是我們特意嫁接的國外品種,哈密瓜味哩,今年已經掛果啦……”他說起這些滿是激情。
在鎮聯合黨委的謀劃下,該聯合黨支部定期組織種植大戶、種植能手和相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經驗交流,并根據季節變化和產業需求,及時發布管護措施和病蟲害防治預報,并進行現場指導。同時,結合各區域產業發展情況,做好新品引種試驗,總結推廣新型管護技術,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問題。
去年,在黨支部的努力下,全鎮共嫁接改良板栗3000余畝、核桃400余畝,指導管護林果1萬余畝,開展管護技術培訓30余次,現已達到村村均有一名會管理、懂技術的林果技術人員。
抓實黨建引領,推動經濟增長力
走進上集鎮大坪村歡勝草莓基地,大棚里彌漫著泥土和果香的味道,綠葉下的白色小花,如雪花點點,一個個紅紅的草莓鮮艷欲滴。
“我們這兒的草莓已經紅了,現在就有游客過來采摘了,你要是周六周日來,那人就更多了。”看著“戰果豐碩”的游客,草莓種植戶劉翼滿心歡喜地說。
“由于鄰近縣城,2019年秋天回鄉創業時,我就抓住了采摘游的商機,搞了兩年,收入還不錯!但我是土生土長的大坪人,鄉土情懷加上村里的優惠政策及村支書的邀請,我決定轉戰回村!”劉翼說起這幾年的發展,大坪村村集體流轉了土地,并搭建大棚,以更加低廉的價格租賃。“政府搭舞臺,我再來唱戲,干勁更足啦!”劉翼樂呵呵地說。
歡勝草莓基地只是上集鎮立足區位優勢,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上集鎮通過“政府搭臺、企業上臺、群眾參與”的模式,依托功能性黨支部,注重產業鏈延伸和品牌建設,發揮規劃引導和整合聚合優勢,著力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效益,充分利用城郊、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的生態優勢及現有產業基礎,推進農旅、林旅融合。
據了解,上集鎮共發展培育了周嶺“世外桃園”、竹園榛子基地等集種植、體驗于一體的生態果園;通過加大招商,外引內聯,培育了創焱艾草、源江食品等一批龍頭企業,叫響了大坪艾制品、周嶺大櫻桃等一批優質品牌;打造了粉黛莊園、海豚灣水上樂園等精品旅游示范園,逐步實現農業延鏈增值、提質增效,形成了“三產融合、接二連三”龍形經濟格局。
“下一步,我們將以融合黨建為突破口,使黨建的‘融合劑、催化劑’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把產業做成生態、把生態做成景點,進一步推動特色產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賈杰說。(石雪帆、孫雙涵 供稿)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