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今年計劃結對簽約醫養結合體1644對
摘要:根據“一老一小”重點任務清單,江蘇省今年將新增20家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覆蓋率從71%提高到80%;優化新增30家標準化護理院,重點補齊空白縣區短板,年內實現全省所有縣(市、區)護理院全覆蓋目標。
本報訊 記者袁雪飛報道 近日,江蘇省南京市中心醫院和養老機構銀城康養正式簽約,聯合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滿足社區老人多元化醫養需求。根據前不久江蘇省出臺的“一老一小”服務清單的部署,多部門聯合制定系統化方案,在醫養結合方面提出新舉措,以回應老年人對高質量醫養服務的訴求。
截至2020年,江蘇省60歲及以上人口達1850.53萬人,占總人口的21.84%,比全國高3.14個百分點。江蘇省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80歲以上高齡老人患慢性病比例達85.3%;全省失能、失智老年人超過135萬,全社會健康養老服務壓力日益凸顯。
截至2021年底,江蘇省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比例達71.6%;建成二級及以上老年醫院21家、護理院310家,數量均居全國前列。但如何將現有醫療資源和養老服務資源合理嫁接、深度融合,為老年人提供就近、普惠、專業的服務,還需要多部門協作聯動。
南京市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處處長傅曉紅介紹,養老院“牽手”醫院,南京市中心醫院和銀城康養不是第一家簽約的醫聯體。僅在南京市,醫院與養老機構合作簽約的已有203對,與日間照料中心“牽手”的已有209對。按照部署,今年江蘇省將全面推進地理位置臨近的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簽訂合作協議,計劃全年新增簽約1644對,簽約率將從60%提高到74%。
同時,醫院方面也需要養老機構的力量。“從去年就診人群需求分析看,住院患者平均年齡68.6歲,老年科患者平均年齡80歲,主要患有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病、高血壓等老年慢性病。”南京市中心醫院公共衛生科副主任曹娜介紹,打造醫養結合型醫聯體,服務效果不遜于醫院,還能降低醫院壓床率,促進床位資源合理配置。
為讓更多老人享受高質量的醫養服務,今年,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省衛健委、省民政廳將聯合施策,鼓勵醫療機構拓展養老服務,將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建立醫養協作和“雙向轉診”機制,發展社區嵌入式醫養結合機構。年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康復護理床位占比要達到30%以上。江蘇省還鼓勵符合條件的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發展養老服務。
“今年養老服務的重點任務是聚焦失能失智老人照護需求,提高長期照護服務能力。”江蘇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到今年底,全省養老機構護理床位占比將達67%,還要引導養老機構專門設置失智老年人照護專區。
據悉,南京市中心醫院作為南京首家三級公立老年病醫院,正在主導改造一座占地5700平方米的公益性養老院,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醫養結合的養老院預計今年底交付使用。
此外,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居家養老仍將占據主導地位。因此,社區居家醫養服務也進入提速期。目前,江蘇省有1.38萬個家庭醫生團隊,簽約老年人918萬。江蘇省超過2/3的縣(市、區)開展上門服務,開設家庭病床18077張,將醫養服務盡可能向居家延伸。
根據“一老一小”重點任務清單,江蘇省今年將新增20家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覆蓋率從71%提高到80%;優化新增30家標準化護理院,重點補齊空白縣區短板,年內實現全省所有縣(市、區)護理院全覆蓋目標。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在已建成810家醫養結合機構基礎上,“十四五”期間,江蘇省還將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老年健康預防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在內的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健康服務。通過精細化醫養結合,讓“老有所醫、老有所養”的幸福養老生活落地生根。
責任編輯:蔡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