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投資消費雙回暖,體育產業蓄勢待發
摘要:3月22日,普華永道發布《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七期)中國報告》。報告顯示,全球受訪者對未來體育行業市場增長前景均持樂觀態度。受訪體育行業高管們認為,未來3-5年,全球體育市場將保持6.6%的年增長率。保守預測,中國體育市場將保持至少5.2%以上的年增長率。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王曉濤報道 3月22日,普華永道發布《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七期)中國報告》。報告顯示,全球受訪者對未來體育行業市場增長前景均持樂觀態度。受訪體育行業高管們認為,未來3-5年,全球體育市場將保持6.6%的年增長率。保守預測,中國體育市場將保持至少5.2%以上的年增長率。伴隨著全民健身潮、消費轉型和政策紅利,我國體育產業有望進入快速發展期。
根據《“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預計達到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從產業規模來看,2021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為31175億元,增加值為12245億元。
盡管過去3年疫情導致各類賽事出現停擺或延期,體育服務相關產業經濟效益下滑,但大眾參與健身的熱情未減,運動鞋服、運動器材等消費依然保持增長態勢。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帶動下,體育健身和體育消費潛力加快釋放,體育產業規模有望邁上新臺階。
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主管合伙人周星表示:“隨著體育賽事重新步入正軌,包括將于今年夏季舉行的成都大運會、秋季舉行的杭州亞運會,相信會拉動產業鏈各環節的復蘇,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未來體育行業仍將呈現積極增長態勢,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將進一步得以釋放。隨著Web3.0時代的到來以及中國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體育產業的應用將催生出更多新業態、新模式,體育科技將進一步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健身如今成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加上北京冬奧會的拉動效應,及《全民健身計劃》等一系列政策落地,體育產業的前景被更多投資機構看好。調研顯示,在未來3-5年,接近半數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機構投資者將給體育產業帶來最大影響。由此可見,機構投資對于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機構投資者最關注的前五大體育賽道分別為:電競公司(58.5%)、體育技術公司(52%)、聯賽/競賽組織(50.7%)、球隊/俱樂部(49.4%)及體育設施/場館(48.1%)。
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合伙人劉翰林分析說:“近3年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疊加靈活辦公等因素影響,居家運動及戶外運動的需求增加并成為熱門投資領域,投融資向優質標的聚集。從投資視角來看,電競等商業化變現與盈利能力相對較高的項目更容易受到市場追捧。在可見的未來,傳統的賽事和場館運營存在強勁反彈的機遇,一些新興賽道在商業運作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與此同時,人才是制勝關鍵,中國體育產業也需要吸引更多既懂體育產業、又懂商業運作的專業人才和服務機構深度參與到產業發展中,幫助組織實現社會、環境和財務的協同性,以體育持續促進社會和經濟進步。”
中國已經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最大電競市場,隨著更多線下賽事的開啟,尤其電競將首次以正式競賽項目在杭州亞運會上亮相,將為電競行業增長帶來新一輪動力。國內電競產業正朝著更加規范及健康的方向良性發展,專業化和標準化不斷提升,也已經具備了海外揚帆的實力,在海外市場有上佳表現。
責任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