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玉門:做好產業強鎮大文章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摘要:金秋時節,甘肅玉門大地到處是豐收的味道。近日,筆者深入玉門各鄉鎮觀摩,探尋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新動向,感受產業強鎮大文章蘊含的鄉村產業振興美好圖景。
產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
金秋時節,甘肅玉門大地到處是豐收的味道。近日,筆者深入玉門各鄉鎮觀摩,探尋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新動向,感受產業強鎮大文章蘊含的鄉村產業振興美好圖景。
突出特色 聚集發展
8月上旬,玉門市花海鎮萬畝戈壁蜜瓜產業園耀瓏25、巴西清喉等蜜瓜迎來上市期。
“為實現蜜瓜產業的提檔升級,我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連棟拱棚和日光溫室,提高蜜瓜的種植效率和產量。同時,與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聘請專家團隊全程參與生產技術指導和育種研發,確保蜜瓜的高品質和商品率。”玉門市花海鎮副鎮長陳興超介紹說?!?/p>
近年來,花海鎮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按照“一鎮一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堅持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相融合,引領群眾培育發展蜜瓜特色產業。如今,通過引入臺灣玉菇、巴西清喉、西州蜜等高端蜜瓜品種,引進推廣“統一良種供應、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水肥管理、統一監測監管”的蜜瓜基地管理模式,“數字農業平臺+可追溯系統”等智慧農業技術,蜜瓜品質逐年提升,蜜瓜產業不斷壯大。至目前,全市蜜瓜種植面積穩定在10萬畝以上,近2萬人從事與蜜瓜相關產業。
圖為玉門市花海鎮萬畝戈壁蜜瓜產業基地
同樣地處花海盆地的玉門市獨山子東鄉族鄉,主動融入花海片區蜜瓜產業集群,累計建成拱棚蜜瓜種植基地4個,總面積1060畝,依托“耀瓏25號”“臺灣玉菇”等優勢主打品種,引進種植“都蜜、萌香蜜、唐朝蜜”等新優品種,采用雙拱三膜、一蔓一瓜、基質栽培等先進種植技術,有效提高蜜瓜產量和品質,全鄉產業規模逐年擴大,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預計全年可實現訂單銷售達1600噸以上,畝均產量可達3.2噸、收入1.4萬元以上,純收入可達3500元以上。
鄉鎮上連縣、下帶村,產業空間適宜、資源要素豐富、主體類型多樣,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玉門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溫海濤表示:“建設農業產業強鎮,要著力打造優勢特色主導產業,集中有效資源,推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最大限度體現產業集聚區的綜合效應。”
放眼玉門鄉村,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如火如荼,產業集聚效應持續顯現。
六墩鎮十方九草甘草加工項目的實施,實現了鎮域農產品加工類項目零突破,帶動全鎮及周邊鄉鎮群眾種植中藥材1.5萬畝,進一步激發了中藥材產業發展活力,推動農業增產增效。
圖為玉門市枸杞小鎮印象川北景區
下西號鎮枸杞產業發展大有規模、小有特色,全鎮枸杞種植面積達到4.5萬畝,年產枸杞干果9000余噸,實現產值3.6億元,每年采摘季吸引各地采摘工8200余人,從單一的枸杞種植加工逐步衍生為“農業生產+勞務輸出”融合發展的產業鏈,促進農民群眾致富增收。
鏈條延伸 融合發展
在玉門市下西號鎮,農業與旅游、康養等業態正上演跨界聯姻。
今年以來,下西號鎮持續提升枸杞小鎮影響力和承載力,在原有七彩花田、景觀水系、“彩虹秋千”等景觀的基礎上,建成康養住宅小區2個、農房184套,精心培育特色餐飲、休閑娛樂及親子農事體驗項目,打造萌寵小天地、“川北森林”露營燒烤基地、“我要找‘稻’你”花田迷宮等文旅新業態,推動種植業與餐飲接待、觀光自駕游等休閑旅游業態深度融合。
在農旅結合基礎上,枸杞小鎮新建枸杞原漿軟包裝生產線1條,注冊“祁連杞豆水、祁連杞豆汁”商標2個,生產推出“玉門景觀門”“鐵人油田”“酒泉航天”等文創雪糕,打造玩偶、帽子、T恤、鑰匙掛件等枸杞系列文創產品,枸杞產業鏈條持續延伸,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壯大。
“我們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大育小、特色融入’的發展思路,著力將枸杞小鎮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帶。”玉門市下西號鎮副鎮長肖茜介紹道。
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如何在鎮域進行全產業鏈布局,促進產業上下游配套、各環節協調?玉門市在一產方面重點引進優良品種和適宜加工的專用品種,建設規?;?、標準化、專業化、優質化的綠色生產基地。二產、三產方面,重在補齊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業短板,提升價值鏈。同時,因地制宜拓展農業休閑功能,挖掘“農業+”的潛能。
玉門市黃閘灣鎮持續推進高標準日光溫室果蔬采摘示范區建設,新建高標準日光溫室12座,建立蔬菜高密度種植區、南美對蝦循環水養殖區,探索“魚菜共生”種養模式,提高日光溫室綜合利用效率,每座棚年均可產生10萬元以上收益。
圖為玉門赤金鎮韭菜產業產業園
玉門市赤金鎮依托韭菜產業基礎和優勢,積極做好“農頭工尾”增值文章,建設占地面積4000平米的果蔬加工生產車間,生產韭花醬、番茄醬、辣椒醬,打造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帶動周邊60戶群眾實現家門口穩定就業增收。
聯農帶農 協同發展
助農增收,是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的最終指向。
“今年,我們吸納全鎮富余勞動力,組建韭菜鏟菜隊,既增加農民收入,又降低種植戶成本。”玉門市赤金鎮營田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占紅說。今年以來,赤金鎮營田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出資18萬元,盤活長山嶺閑置日光溫室,恢復“空茬棚”20座,成為全市飛地種棚第一村,預計年底可提升村集體收入11萬元。
同時,赤金鎮充分發揮現代農企聯農帶農作用,成立的耕拓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對鎮域內乃至全市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開展多環節、全過程托管服務。預計到年底,農機作業收入將突破200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80萬元;農戶種植玉米、小麥所負擔的機耕費用降低30%,每畝收入提高8%。
“要扶持一批管理規范、運營良好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尤其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形成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打造一批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紐帶、以農戶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玉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鄭登科說。
聯農帶農,各地創新不斷
玉門市小金灣鄉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通過實施“共富羊”社區+“千家萬戶沐光行動”項目,積極探索新農業與新能源耦合發展模式。截至目前,玉門市百萬只“共富羊”生態循環產業園一期已建成標準化養殖單元30棟,入駐養殖戶21戶存欄8400只,年出欄16800只,每個入住戶年收益可達20萬-25萬元。
玉門市柳河鎮打造紅旗村變裝體驗館、知青大食堂、知青打谷場等場所,建成百畝花田、百畝果園及無動力親子游樂園、全市中小學生勞動實踐教育基地,不斷完善“紅田園”吃、住、學、游、購、娛服務功能,截止7月底,帶動紅田園合作社收入39萬元。
柳湖鎮依托產業基地,為農戶搭建了良好的務工平臺,在5個月生產周期內,固定用工200余人、零散用工3000余人次,帶動勞務收入500萬元以上。(馬瀟 中國發展網 )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