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甘肅武都:致富有“鹿”

2021-08-31 09:34 中國發展網
甘肅武都 鹿

摘要:廷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位于武都區琵琶鎮下高家村,8月18日,記者一行走進這里,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鹿舍和跳脫可愛的梅花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感充盈心中。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石鼓、楊麗君 記者王斌報道 “一頭鹿一年可以割兩次鹿茸,每次割茸量有所不同,但基本保底能賣到8000元。”說起梅花鹿養殖,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廷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廷飛如數家珍。

廷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位于武都區琵琶鎮下高家村,8月18日,記者一行走進這里,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鹿舍和跳脫可愛的梅花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感充盈心中。

互聯網認知開啟“取經”之旅

“這些梅花鹿都是從東北地區引進的品種,適應能力強、生長發育快,可以說是一項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帶動效應強的致富好項目……”高廷飛一邊打掃鹿棚衛生一邊介紹說。

記者看到整個養殖區是相互隔開的,梅花鹿居住的房間分為休息區和活動區。每個“一室一廳”的“套房”里,養殖著十幾只梅花鹿,目前養殖規模已達到173頭。

2015年,在鎮上開網吧的高廷飛通過互聯網了解到梅花鹿的養殖情況和市場前景后,創業心切的他踏上了異地取經之路,先后在梅花鹿養殖技術趨近成熟的北京通州和東北等地實地考察學習。

在政府支持引導下,2017年,學成歸來的高廷飛牽頭成立了合作社,滿腔熱血地投身到梅花鹿養殖場的籌建工作中:咨詢政策、流轉土地、選址建廠,并從東北兩次共引進41頭梅花鹿……

“2018年10月,合作社引進首批21頭成年鹿飼養,次年便收獲了第一批鹿茸。”高廷飛高興地說,合作社目前開發的8個系列鹿產品投放市場后,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供不應求。

“吃得少,長得快,渾身上下都是寶。”這讓高廷飛堅定了養殖梅花鹿的信心。目前,廷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又投資建設了散養基地,準備再次從東北地區引進100多頭梅花鹿進行散養。

“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 呈現規模效益雙增

“相較于牛羊養殖,養殖梅花鹿不需要那么多勞動力,飼草料成本較低,一頭鹿一年的養殖費用在1200元~1500元之間。”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如今高廷飛已掌握了梅花鹿的養殖技術。

致富不忘鄉鄰。按照“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合作社提供了多個就業崗位,特別是采取入股分紅方式,吸收琵琶鎮下高家村、馬家溝村54戶群眾入社分紅,2018年便實現分紅66300元。

2019年,廷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又擴建養殖基地,牽頭成立了梅花鹿養殖聯合社,帶動周邊武家山村、胡家溝村、王家山村同時養殖梅花鹿,為他們提供梅花鹿幼鹿以及養殖技術,同時簽訂購銷合同,解決養殖、銷路等一系列問題。

“鹿苗一部分留作養殖場自己培育,主要用來產茸和配種,另一部分則是分銷給其他的養殖戶。”高廷飛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在當地政府的產業扶持下,目前,僅武都區琵琶鎮已建成4家梅花鹿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梅花鹿養殖總量達到300余頭,鹿業全產業鏈產值300萬元,每年為村集體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約25萬元。

此外,在廷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的帶動影響下,武都區魚龍鎮、三河鎮,還有成縣、西和等地也都開始了梅花鹿的養殖,梅花鹿產業發展呈現規模擴大、效益倍增的良好態勢。

“養殖+旅游”將成這里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性情溫順的梅花鹿深受游客喜愛,廷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的梅花鹿養殖基地成為這里鄉村旅游的一大“亮點”。

“這里與張壩古村落緊鄰,也是市區與裕河保護區的必經之地,來基地近距離與梅花鹿互動體驗的游客很多。”廷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相關人員介紹,梅花鹿養殖的短視頻通過在新媒體平臺上發布后,許多網友慕名來到這里實地觀賞。

“目前美中不足的是,附近缺少餐飲行業,許多游客到這里游玩之后要驅車幾十公里外就餐。”看著養殖場良好的發展現狀,高廷飛心中醞釀著更多的好點子,通過實地考察和深入研究,高廷飛決定發展“養殖+旅游”為一體的產業。

高廷飛規劃,準備在養殖基地旁邊的空閑場地修建一個占地2000平方米的梅花鹿觀光莊園,在滿足游客需求、充實游客體驗的同時,能為當地村民提供多個就業崗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琵琶鎮林地資源廣闊,牧草資源豐富,這些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為科學飼養提供了保障。”琵琶鎮黨委書記張玉珊介紹,當地政府將積極爭取扶持資金支持梅花鹿養殖企業,通過梅花鹿產品深加工及其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擴大鹿產業養殖規模,建成集古村旅游、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鄉村特色養殖加旅游產業。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