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硚口區被列為全國創業帶動就業示范典型
摘要: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武漢獲批成為第三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19年11月28日,依托漢睿云聯等骨干企業,成立武漢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加快完善服務體系、政策體系、人才體系、產業體系,以漢正街產業集群為依托,引導傳統商戶開展跨境貿易,推進跨境電商服務資源集聚共享,打造“傳統市場跨境電商平臺 外貿服務商”的漢正街跨境電商新模式。
中國發展網訊 日前,從國家發改委獲悉,武漢市硚口區被列為全國創業帶動就業示范典型。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信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國資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組織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的通知》,實施社會服務領域雙創帶動就業、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校企行”、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精益創業帶動就業等4個專項行動。武漢市硚口區選擇社會服務領域雙創帶動就業作為主攻方向開展專項行動,聚焦新興業態、平臺企業牽引,通過跨境電商創業帶動就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被國家列為全國創業帶動就業示范典型。
深度挖潛特色產品,孵化高附加值項目
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武漢獲批成為第三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19年11月28日,依托漢睿云聯等骨干企業,成立武漢跨境電商服務資源中心,加快完善服務體系、政策體系、人才體系、產業體系,以漢正街產業集群為依托,引導傳統商戶開展跨境貿易,推進跨境電商服務資源集聚共享,打造“傳統市場跨境電商平臺 外貿服務商”的漢正街跨境電商新模式。
近年來,硚口區持續深度挖掘有品質、有特色的本土好貨,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形成漢正街中央服務區貨源池,形成以動漫服飾、寵物車、童車、手推車、汽配工具為代表的本地品牌。準確研判國內外市場,做好市場細分。同時強化運營管理,通過跨境電商專項培訓,幫助新漢正街接班人觸電觸網,逐步轉變經營思路,向線上經濟進軍。截至目前,已經孵化出高附加值項目100余個,其中幫助20余項目注冊了海外商標專利以及備案海外產品外觀專利,幫助多個湖北產品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完成申請外觀專利。
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探索“學業+創業”模式
硚口區連續十年舉辦全市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10多個國家、128所高校、8023個項目、10萬名大學生參賽,2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培育留駐“互聯網+”創新企業600余家,積攢了充足的項目資源。同時,充分利用中心教育板塊的校企合作資源,支持合作高校在硚口區探索“學業+創業”雙導師培養模式。
硚口區將創業帶動就業植根漢正街,借助漢正街管委會、漢正街商會的力量對漢正街商戶進行定向宣貫、集中培訓,邀請資源中心創業導師“聯合會診”,為項目的落地和推進保駕護航。
精心篩選優質項目,幫助項目做大做強做優
硚口區把創業帶動就業當成一項重大項目工程來抓,從項目核心團隊、投資融資、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產教融合、創新能力等多個維度對項目進行綜合考評,優中選優、定向孵化。加強項目培訓服務、精準運營服務、高質量人才供應,幫助項目創業者將創業的嘗試變為愿意長遠發展的事業,幫助項目做大做強做優。
近3年,漢正街累計新增個體工商戶5000余戶,個轉企97家,創業帶動就業5387人。僅服裝領域,武漢城市圈及周邊20多個縣市、100多個工業園、1.2萬家服裝企業產品的源頭、銷售的渠道都來自漢正街,輻射帶動全省大學生、下崗工人、農民工等各類社會群體180多萬人就業。
不斷優質項目服務,形成跨境電商生態圈
近年來,硚口區積極探索“基地+樓宇+園區”特色模式,建立武漢跨境電商產業園,吸引大批優質的跨境電商企業和服務商入駐,逐步形成輻射華中的跨境電商生態圈。
硚口區充分發揮武漢“大學之城”的優勢,聯合湖北省內的20余所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共建跨境電商校內運營中心、實踐班、特色班的形式培養出一大批兼具跨境電商領域專業知識和實操技能的專業型人才。同時充分發揮漢正街中央商務區的引領職能,常態化、持續化邀請先進地區或行業龍頭企業、專家來武漢培訓,幫助漢正街商戶走向海外穩固老雇主、打開新銷路。近一年來,經硚口跨境電商服務中心孵化,數十種中國造商品銷往歐美、日韓等130余個國家和地區,涵蓋服裝、小商品、工業制造等領域,出口創匯約3000萬元人民幣。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