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報告分析中國銀行業上半年發展:國內銀行業已進入全新戰略發展周期
摘要:德勤日前發布《風華百年,篤行不?。褐袊y行業2021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顯示,受上年同期基數較低等多重影響,2021年上半年,境內銀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提升,合計人民幣7828億元,同比增加948億元,整體增幅13.79%,多數銀行實現雙位數增幅。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德勤日前發布《風華百年,篤行不怠:中國銀行業2021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顯示,受上年同期基數較低等多重影響,2021年上半年,境內銀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提升,合計人民幣7828億元,同比增加948億元,整體增幅13.79%,多數銀行實現雙位數增幅;境外銀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人民幣5057億元,同比增加3929億元,整體增幅348.03%,主要來源于撥備轉回帶來的利潤釋放。
德勤《風華百年,篤行不?。褐袊y行業2021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截圖1
據悉,該報告涵蓋了2021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與金融形勢回顧、上市銀行的業績分析和業務觀察,以及深度解析“十四五”開局年銀行業戰略落地管控和內控合規管理、系統性金融機構的恢復和處置計劃、香港銀行業及在港中資銀行發展、金融科技投產分析以及加快布局財富管理黃金賽道等熱點話題,并提供了獨到的見解與洞察。
德勤《風華百年,篤行不?。褐袊y行業2021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截圖2
報告一方面以國內具有代表性的10家商業銀行為樣本,通過系統分析中國上市銀行的盈利能力、資產情況、負債情況和資本實力,梳理并觀察其業務發展情況、經營模式及監管環境變化,進而展現中國銀行業在2021年上半年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商業銀行在全球銀行業的重要地位,在分析過程中選取了6家境外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進行分析,這些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均為《銀行家》2021年排名前十的非中資銀行,以了解并吸取優秀國際同業經驗。
德勤《風華百年,篤行不?。褐袊y行業2021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截圖3
德勤中國銀行業及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郭新華表示:“隨著經濟形勢穩中向好,中國銀行業也恢復了良好發展態勢。銀行業在積極支持實體經濟復蘇、穩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發展的新動能、新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21年上半年銀行業資產規模合理增長,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盈利能力持續增強,資產質量趨于改善,資本整體保持充足水平,經營業績穩定,為‘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21年上半年,全球經濟總體保持復蘇態勢。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2.7%,工業生產 、高技術制造業、服務業市場、出口各領域持續增長向好,消費、制造業投資等內生動力也逐步增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提升。鑒于國內疫情控制得力,經濟復蘇回穩,資產質量持續改善,撥備計提壓力有所降低。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審計及鑒證副主管合伙人曾浩指出,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銀行業中間業務收入普遍處于較低水平,2021年上半年在境內銀行持續大力推動盈利模式轉換、境外疫情逐步平穩的背景下,境內外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股份制銀行得益于零售業務發展,財富管理類收入增長帶動中間業務收入整體增加;國有銀行中,郵儲銀行也深入推進財富管理體系建設,滿足客戶日益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代銷業務尤其是代銷保險業務收入實現快速增長。招商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比30.97%,顯著高于其他境內銀行,得益于其持續深化“輕型銀行”、“一體兩翼”的戰略轉型。
伴隨著近年來居民收入的穩健提升、中產階級的快速崛起,中國居民的財富保值增值服務需求日益增加,財富管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各家銀行紛紛將財富管理作為一項重要的業務挑戰,著力打通財富管理價值鏈。2021年上半年末,10家境內銀行管理資產規模(AUM)合計已達141.07萬億元,較年初相比增加7.7萬億元,增幅5.81%。其中存款規模合計124.83萬億元,增幅為6.71%,表外理財規模合計16.24萬億元,受理財業務過渡轉型的影響,表外理財規模較年初略有下降。
曾浩補充道:“目前,財富管理已成為銀行競爭客戶的主要手段。就存款和理財產品的相對結構而言,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規模占比明顯偏低,而所有股份制銀行的理財業務規模占比均超過了20%。在實際經營中,股份制銀行在存款和財富管理業務平衡方面往往會面臨較小的壓力,在大財富管理的經營理念下,理財產品已成為股份制銀行在資金端競爭的有效利器。此外,理財子公司加速接棒和外資開放也開啟了理財領域競合新模式,理財子公司業已成為財富管理市場的重要新生力量。”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6月末,全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5.8萬億元,理財子公司存續產品為10.01萬億元,占比38.8%。其中國有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和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分別為5.42萬億元和3.52萬億元,合計占比為34.65%。雖然理財子公司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但受益于理財業務的快速增長,理財子公司2021年上半年已經實現全面盈利。其中興銀理財、招銀理財實現凈利潤超過10億元。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風險咨詢合伙人曹樑建議:“為實現財富管理行業的長足發展,金融機構在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和全面升級的過程中,應首先從頂層設計入手,規劃財富管理業務轉型路徑,關注客戶、產品、渠道和團隊的策略,完善大財富管理治理體系,梳理匹配融資端和客戶資金需求端的服務能力,建立多層次、相互銜接、協同的運行機制。”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圍繞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持續引導銀行業將資金投向鄉村振興、普惠型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及綠色發展等領域。銀行業積極響應監管號召,將信貸資金向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配置,通過資源優化配置,持續提升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以綠色金融為例,商業銀行從戰略層面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持續完善綠色信貸政策,將綠色金融服務于綠色發展,創造綠色價值。6月末10家境內銀行投放的綠色貸款余額達7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7.49%;綠色金融占對公貸款的比例15.88%,較年初增長1.1%。
踏入“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內銀行業自年初開始已進入全新的戰略發展周期,眾多銀行也正逐漸將戰略工作的重心向如何保障戰略規劃的推進落地進行傾斜。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劉紹倫指出:“盡管如此,在傳統的銀行管理理念中,戰略落地管控往往被視作戰略管理的收尾工作,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問題,難以對銀行的遠期戰略規劃賦予指導作用。因此,銀行機構應將恰當的監控、評估及目標調整等職能進一步納入戰略落地管控工作的職能范圍中,并借助高效數字化工具,以實現戰略目標與落地行動計劃的適時動態優化調整,保障銀行整體發展戰略的順利實現。”
“十四五”規劃還提到要深化并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推動中資金融業在香港持續蓬勃發展。目前,香港金融業中資機構規模已超過三分之一,與港資、外資并駕齊驅;截至2020年中資銀行業資產總額高達9.4萬億港元(折合7.81萬億元人民幣),業務能力和市場影響力與日俱增,并且經過國際市場檢驗,足以與優秀同業比拼。劉紹倫補充:“在港中資銀行肩負著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任,中資銀行可充分利用其對人民幣與港幣的了解,協助離岸人民幣結算,推動跨境金融的發展。”
此外,內控合規也是銀行業近年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銀保監會今年6月印發《關于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內控合規管理建設年”活動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內控合規管理建設的管理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決策部署,以及鞏固加強行業規范的建設基礎。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風險咨詢合伙人朱磊分享:“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數字化時代,對金融機構而言,需用重新去設定三道防線的職能。相較以往,一道防線在風控合規上的職能應該得到強化,而這樣的強化可以通過績效體系的改變和內控自動化注入等方式實現。我們的建議是盡快推進金融機構內控合規智慧化,推進內控合規體系的轉型。德勤將基于數字化轉型方法論和金融機構內控合規轉型實踐經驗,為金融機構規劃內控合規智慧化轉型核心框架,從頂層設計、核心舉措和變革執行三個層面,助力金融機構實現‘智慧內控,敏捷合規’。”
與此同時,中國作為G20重要成員國,緊隨國際監管改革步伐,明確政策導向,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識別、監管和處置作出制度性安排,有效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今年6月,銀保監會發布《銀行保險機構恢復和處置計劃實施暫行辦法》,要求符合相當資產規模的金融機構制定集團層面恢復和處置計劃,涵蓋目前國內超過100家銀行、保險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風險咨詢合伙人吳潔指出:“在未來一年,國內銀行需根據監管要求編制并完善恢復和處置計劃,進一步建立健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提升危機應對及處置能力。對于國內大多數銀行而言,恢復和處置計劃的編制是一個較為陌生乃至完全未知的領域,在具體的操作和實踐方面仍面臨著許多的困難和挑戰。相關編制工作需要熟悉國內外相關監管要求,同時協調銀行大量部門以獲取數據及確認信息,對報告編制人員的技術和協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建議銀行盡快啟動相關工作,做好應對未來監管監察的準備。”
此外,在全球新一輪技術及產業革新的數字經濟浪潮下,傳統商業銀行深刻意識到,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深化核心技術應用勢在必行。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管理咨詢合伙人欒宇認為:“根據銀保監會的數據統計,2020年國內銀行機構在信息科技領域的資金總投入達2078億元,同比增長20%。大多數銀行在投產分析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比如,應如何量化客戶、產品、渠道等投入,以及該如何量化具體活動、服務的產出。隨著金融科技投入的持續走高,對金融機構的成本壓力會越來越大,以規模為導向的傳統投入策略必將向精細化的閉環管理轉型,而精細化管理的關鍵要素則在于如何獲得并構建新的投產效率、效能標準。”
展望下半年全球經濟有望繼續復蘇,但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郭新華總結,綜合德勤對中國銀行業的多維度分析與觀察,相信業界將堅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準確、完整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落實減費讓利政策,同時通過加強內控合規、風險防控、跨境金融業務和科技賦能,有效滿足社會融資需求,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