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摸民情 聽民意 做好鄉村貼心“水管家”
摘要:陳卓是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崔家壩鎮水利管理站站長,2016年初便擔負起全鎮的供水工作。因為工作認真細致、耐心負責,短短幾年,陳卓成了群眾口中的“水管家”,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陳管家”“活接頭”。
“陳管家,我家沒水了,能否幫忙看一下。”9月17日一大早,剛吃完早飯的陳卓就接到群眾電話,收拾好工具,他匆匆出門開始一天的忙碌。
陳卓是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崔家壩鎮水利管理站站長,2016年初便擔負起全鎮的供水工作。因為工作認真細致、耐心負責,短短幾年,陳卓成了群眾口中的“水管家”,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陳管家”“活接頭”。
“家里供水出現問題,只要一個電話,他分分鐘就給辦妥。”居民們一提到陳卓,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但崔家壩鎮海拔跨度大,轄區內既有海拔400多米的低山,也有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地形復雜,為安全飲水全覆蓋造成了很多困難。
“走到鴉鵲水,真是見了鬼,吃口苞谷飯,沒得漱口水。”初到崔家壩,這樣的順口溜廣為流傳,陳卓不免感到心酸。
由于沒有穩定水源,多年來,鴉鵲水村村民一直喝著巖窩窩里的水。方圓1公里內,大大小小的“巖窩水塘”有40多個,但仍是看天吃水、水質渾濁。
聽水響、看水流、吃水貴如油。喝上干凈安全的自來水,一直是鴉鵲水村群眾的期盼,也是地方黨委政府的心愿,陳卓暗下決心:一定要讓群眾吃上清澈干凈的自來水!
說干就干,陳卓一戶戶走訪摸民情、聽民意,多次找到村里的老人,了解自然環境和山形地勢。
“必須有能供應群眾日常用水的新水源。”在陳卓看來,找到水源是第一保障。
“陳站長能吃苦,聽到哪里有水,就帶我們往哪里找,本來不是路的都被走成了路。”跟隨陳卓一起找水的隊員譚森林說,盡管有熟悉山形的村民熱心領路,他們也時常一進山就是五六個小時。
一座座山尖,一條條崎嶇的小路,鴉鵲水附近的山上遍是找水隊伍的腳印。
終于,2018年8月,在距鴉鵲水村3公里外的茅田坪村野豬壩,找水隊伍找到一股碗口粗的地下水。
“老百姓有水喝了!”陳卓興奮不已,迅速向上級報告。
經過修建水源點水池、安裝管道等艱苦施工,一條水管引來汩汩清泉,流進了村民家里,也甜在了他們心里。
2019年4月7日,鴉鵲水村尖龍坪組巖上的30戶人家,點燃鞭炮慶祝自來水通水,紛紛在水池前合影留念。
雖然解決了鴉鵲水村飲水問題,但其他村的缺水難題同樣迫在眉睫。
陳卓一行又重新上陣,到香爐壩村郭家坡動員村民參加自修自建,掘機施工、安裝管道,解決10戶40余人的飲水難題。
鋪子房村原本是用水困難村,村民只能使用屋頂的季節性雨水,陳卓走訪了解村情后上報項目計劃,鋪設主管道30公里、支管道近100公里讓自來水直接入戶,給全村750戶左右村民帶來安全衛生的自來水。
如今,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飲水工程完成規劃改造,崔家壩鎮的村民已和吃水難正式告別,但“水管家”陳卓的管水精神還將繼續發揚,“要讓老百姓喝上水、喝好水,水管延伸到的地方,就有我們崔壩水利人的身影。”(廖亮 趙映雪 張祖芬)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