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力行,上海人社系統特殊“換崗”喚來作風之變
摘要:千心萬心,民心才是中心?!熬珠L走流程”緊盯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秉持的是為民初心;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急點、痛點、愁點,弘揚的是實干之風。主要部門領導帶頭發揮表率作用“與群眾面對面”“為群眾辦實事”,既是對黨史學習教育的貫徹實踐,也呼應了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要把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的成果轉化為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實際行動。”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上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各級領導干部頻頻坐窗口、進企業、下田頭,親自體驗人社辦事過程,切身感受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這項“局長走流程”活動目前已開展53人次,針對群眾或一線工作人員反映需求,制定解決措施108條。
千心萬心,民心才是中心。“局長走流程”緊盯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秉持的是為民初心;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急點、痛點、愁點,弘揚的是實干之風。主要部門領導帶頭發揮表率作用“與群眾面對面”“為群眾辦實事”,既是對黨史學習教育的貫徹實踐,也呼應了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
其實,上海人社系統開展各類“走流程”,已有一段時間。早在2020年,上海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永峰就親歷上海市級機關首次由“一把手”出庭應訴的行政訴訟庭審,人社系統近百名干部也現場旁聽庭審。通過將庭審、旁聽、講評“三合一”,干部們不僅對行政訴訟審判程序更加了解,也面對面聆聽和回應老百姓的訴求,從而及時發現并改進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勇于自我批評是黨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只有親身經歷,理論才會鮮活;只有了解民生,才能服務民生;只有求真務實,才能與時俱進。“走流程”讓領導干部細致了解經辦服務中的工作流程和鏈條,以群眾和市場主體的視角直觀認識到辦事難點在哪,準確發現解決辦事堵點的政策突破口,真正把實事辦到群眾急需處,進一步改善行風政風,提高為民服務效率。
不明察,不能燭私。人社工作量大面廣,專業性強,成效如何甚至牽涉城市未來的發展動力。領導干部要想透問題、做好決策,尤其要以調查為根據、以事實為準繩,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傾聽群眾生活中的難事急事;要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必須用心用情為民服務,聽實話,摸實情,辦實事;而要確保政策順利實施,也必須立足基層實際,預判群眾反應,增強措施的針對性。
“走流程”參與者們在親身體驗以及與求職者、企業HR、一線工作人員交流中,挖出問題填上對策,反映他們在真聽、真看、真感受后,確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行,真心實意為民解難題辦實事。“走流程”也成為了上海人社服務全面自我審視和自我提升,不斷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的行動。
“您在求職過程中還遇到什么問題?”每一位在基層就業中心“走流程”的領導必詢問求職者、必反問自己。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產業持續轉型升級。鄉村振興人才、應屆畢業生和海外留學人員的就業落戶也相應呈現新的時代特點。佇立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上海干部,不僅要有大格局、大視野,更應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目光得始終盯著自己的短板“查漏補缺”。制定相關就業政策不能靠坐在辦公室里決策,只有親身嘗試和了解具體執行過程,才能更好地發現各特定人群在求職就業中還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新發展階段,干部是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否貫徹新發展理念辦實事,高質量發展成果的能力強否,都應列入重點考察指標。利用“走流程”直接跟蹤督導問效,領導摸清一線窗口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職業能力、政策執行效率等實情,為提拔選舉人才提供了客觀依據。
而在更深層次,“走流程”不“走過場”帶來了上海人社系統各級“干事者”的作風之變。正如趙永峰局長所強調,“要得到群眾的認可,必須依靠自身提供的良好服務。今后,要讓人社服務更貼心,讓辦事群眾更舒心。”服務優不優、流程通不通、速度快不快、感受好不好?無論哪一個環節的問題,都會影響群眾的感觀與改革的成效,必須加強領導、統籌謀劃、周密組織。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推進中的“放管服”行政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政府現代治理能力的關鍵舉措。人社辦事人員身處服務民生最前沿“穿針引線”,發揮著落實政策法規、提升百姓福祉的關鍵作用。
“放管”之后更要不斷優化服務,加強行風建設。“走流程”活動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工作體驗、做好結果運用,有力地推動了人社審批制度改革,營商環境優化,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今后,常態化地“走流程”將成為上海人社常抓不懈、不可分割的重要工作。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