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水道神韻再現,歷史文化血脈重續——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成效顯著
摘要:4月28日實現了全線貫通,5月底完成集中補水任務。目前京杭大運河保持全線有水狀態。
本報記者 成靜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建造的偉大工程,歷史悠久,工程浩大,受益廣泛,是活態遺產。同時,京杭大運河具有防洪排澇、輸水供水、內河航運、生態景觀等功能。受歷史演變、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影響,一個時期以來,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水資源嚴重短缺,一些河道斷流,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問題十分突出。
為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和河湖生態環境復蘇,改善大運河水資源條件,恢復大運河生機活力,水利部聯合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ㄊ校┤嗣裾_展了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工作。今年4月至5月,統籌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工程供水、四?。ㄊ校┍镜厮?、引黃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河段進行補水,4月28日實現了全線貫通,5月底完成集中補水任務。目前京杭大運河保持全線有水狀態。
日前,水利部舉行“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對社會關切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據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介紹,為了做好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工作,水利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市)人民政府及京杭大運河沿線市(區)人民政府,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主要開展了六項工作:
一是加強河道清理整治。共排查整治黃河以北補水河段河道內障礙物137處,協調補水河道內施工項目1處,清理河道內垃圾5600多立方米。二是抓好水量聯合調度。統籌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工程供水、岳城水庫、密云水庫、潘莊引黃、沿線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為京杭大運河累計提供補水量8.4億立方米。三是實施水源置換。 補水期間,京杭大運河及補水沿線累計引出農業灌溉水量3.42億立方米,置換天津靜海區、濱海新區,河北滄州、衡水等市約77.71萬畝耕地的地下水灌溉用水。四是強化水污染防治。補水期間,加大對補水沿線污染源風險排查力度,嚴格入河排污口監管,嚴格落實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嚴禁非法排污,加強水質監測,確保河道水質安全。五是加強動態跟蹤監測。完成56處地表水站每日水位、流量監測,836處地下水站實時水位監測,開展27處地表水水質斷面、7處水生態斷面和90處地下水水質站的采樣監測,完成4次補水沿線遙感監測。六是加大管水護水力度。加強巡護管理,累計日常巡查超3000日次,巡河里程超5萬公里,勸阻釣魚、非法取水等行為,保障了沿河居民安全和輸水安全。
水資源管理司司長楊得瑞介紹,京杭大運河4月中旬開始進行補水,4月28號全線通水,到5月底集中補水任務告一段落。在4月到5月期間,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共補水8.4億立方米,是我們計劃補水量的163%,大大超過了原來的計劃。
這次集中補水取得的成效至少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有效回補了地下水。據評估,入滲的地下水影響到的范圍是2839平方公里。而今年1—5月份華北地區降水量較多年平均同期少36%。在這降雨不利的情況下,與去年同期相比,補水河道周邊5公里范圍內的地下水位總體呈回升的態勢,平均回升了1.33米。
二是減少了深層地下水的開采。“以往在這個季節,農田是要依靠抽取地下水進行灌溉。今年,天津和河北的16個縣88個鄉鎮總共有77.7萬畝的農田,改變了抽取深層地下水的情況,改用大運河的水來進行灌溉。與去年同期相比,這七十多萬畝水源置換區深層承壓水回升了9.68米。”楊得瑞說。
三是河湖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根據遙感影像的解譯分析,補水期間,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水面面積達到了45.1平方公里,較補水前增加了4.1平方公里,補水沿線河道和衡水湖增加的水面積達到了12.4平方公里。從長度看,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的河段,跟去年同期相比有水河長增加了163.4公里,水面面積增加了16.6平方公里。衛運河、南運河這些常年容易干涸和斷流的河段,補水期間都實現了全線水流貫通。根據地表水、地下水水質監測以及對水生態做的調查分析,補水后河道水質有所改善,地下水的水質基本穩定,河道內的浮游植物種類增加,生物多樣性指數增加,水生態狀況得到改善。
四是促進了大運河的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這次補水實現了黃河以北段近一個世紀以來的首次全線貫通,使大運河成為了一條“有水的河”,運河有了水就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帶來了更多鮮活的素材和場景,為大運河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們也注意到,這次貫通補水得到了社會和媒體廣泛和持續的關注,輿論不僅關注補水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意義,也更多的從大運河是流動的人類遺產,對于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明具有獨特的價值和作用等角度來進行報道和闡釋。應該說,這也是此次補水的一個重要成效。”楊得瑞表示。
責任編輯: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