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提升核心競爭力是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摘要:8月20日,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夏季峰會上,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財富管理行業正迎來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的發展機遇,公募基金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而提升核心競爭力是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應對之道。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8月20日,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夏季峰會上,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財富管理行業正迎來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的發展機遇,公募基金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而提升核心競爭力是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應對之道。
李一梅提出“六邊形戰士”的概念,即公募基金的六種核心能力,其中三點面向前臺業務,三點面向自身能力的塑造。
李一梅具體分析說,第一種核心能力是投研能力。公募基金的各種應用首先看重投研能力的塑造,這是公募基金的立身之本和核心競爭力。近些年,不同資產類別的發展,投資周期和生命周期的不斷結合,使公募基金整體的投研框架不斷進化。以華夏基金為例,近些年不斷升級投資體系,形成了以策略為核心、以資產配置為主體,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多層次、立體化的體系。“并且隨著市場和投資人需求的不斷演進,我們仍會持續對這一系統進行迭代。”她說。
第二種核心能力是產品能力。雖然面對客戶需求、理解客戶需求十分重要,但產品才是投資能力和策略的載體。資產管理行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資產管理機構如何發現、定義、創設、管理優秀資產的載體,即如何管理產品。隨著FOF和投顧業務的發展,產品定位也不僅僅只針對個人客戶的需求,也要針對券商、信托、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的需求,為其創設底層工具,這才是產品設計的應有之義。
第三種核心能力是服務能力。公募基金首先要形成對客戶的深度洞察。很多情況下,“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是因為基民的預期和需求與產品的實際給予結果存在差異。因此如何以客戶為中心提升客戶體驗,增加客戶黏性,是公募基金在服務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李一梅表示,要加強各條線的通力合作,把投資、產品、銷售以及服務結成一個整體,構建多層次的客戶觸達體系。基金公司不僅要觸達終端客戶,還要觸達機構客戶,更要觸達渠道里的每一位客戶經理。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多元化、立體式的輔助工具,幫助基金公司從各方面更好地服務客戶。
“關于基金投顧業務,大家都在強調‘千人千面’,但我們認為‘千人千面’的重點不是在‘投’,而是在‘顧’。”李一梅說,從“投”的角度看,目前公募基金的產品布局是非常豐富的,但如何用客戶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陪伴他們,是后續服務和陪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第四種核心能力是人才。從更長的發展周期來看,基金公司更應該成為優秀的人力資源公司。要持續建立專業的人才梯隊,無論投研團隊、陪伴服務團隊、產品和中后臺賦能團隊,都要能隨著公司的發展持續地把客戶需求作為核心,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源源不斷地產生新人才,這是公募基金發展最核心的能力之一。
第五種核心能力是科技。數據是新的“原油”,科技很可能是將來競爭的第二戰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如何運用金融科技來為投資插上“翅膀”,讓投資更加智能化,服務更加顆?;?,讓產品真正觸達千家萬戶。
第六種核心能力是是生態。在財富管理的行業生態中,有各種財富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機構、評級機構、銷售機構、媒體機構和客戶,不同群體要能夠形成不斷良性優化的生態,促進多方共贏,這樣財富管理行業必然會高質量地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