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十年間河北唐山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

2022-10-27 15:04 中國發展網 劉珊珊
河北唐山 基礎設施建設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唐山市委、市政府加快唐山“三個努力建成”和“三個走在前列”步伐,堅持在搶抓機遇中因勢而謀,在改革攻堅中乘勢而上,在加快轉型中奮發而為,唐山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的扎實成效,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

中國發展網訊 劉珊珊 記者成靜報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唐山市委、市政府加快唐山“三個努力建成”和“三個走在前列”步伐,堅持在搶抓機遇中因勢而謀,在改革攻堅中乘勢而上,在加快轉型中奮發而為,唐山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的扎實成效,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

綜合交通網建設成就顯著

十年來,唐山市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布局,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日益完善,運輸服務和客貨樞紐體系初步形成,獲評“全國首批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等試點稱號,在支撐唐山和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支撐“一帶一路”中承擔起了重要引領作用。

鐵路建設和承載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唐山市鐵路路網呈現“六橫五縱”主格局,運營里程達到1266公里,其中高鐵116公里,鐵路網密度9.2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5倍。十年間,國家布局規劃建設的第三條能源大通道唐呼鐵路順利開通,津秦客專高鐵建成投運,唐曹鐵路直達北京動車成功開通,結束曹妃甸和北京間無直達高品質旅客列車歷史,京唐城際鐵路將于年內建成通車,通車后必將助力唐山加快打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通道”。

公路路網布局更加立體和完善。十年間,唐山市新增公路6000公里,總里程達到1.9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246公里,達到754公里,居全省前列,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達到1500公里,率先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縣縣通國道,高速公路“三縱五橫”、國道“二縱五橫”的綜合路網布局日趨成型;農村公路達到1.77萬公里,已基本建成了以城市為中心,輻射各縣、鄉、村,干支相連的農村公路網絡。

港口能級和功能日趨提升和完善。截至2021年底,唐山港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705億元,建成生產性泊位143個,較2011年增加88.15%,設計通過能力65382.5萬噸/236萬TEU,較2011年增加149.1%。2021年唐山港吞吐量72240萬噸,較2011年增加131.1%,穩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

機場運輸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十年來,唐山三女河機場持續加強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機場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大幅提升,停機位從3C1B增為6C2B,停機坪面積由1.8萬平米增加到3.2萬平米,機場保障能力從原設計的50萬人次提升到100萬人次,跨入了全國重要中小機場領先行列。

能源網建設成效卓越

十年來,唐山市積極應對能源需求穩步增長態勢,大力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拓展能源供應渠道,切實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電網保障供應能力日益增強。 截至2021年底,全市電網共有220千伏公網變電站58座,變電容量27000兆伏安,110千伏公網變電站133座,變電容量13156.5兆伏安,35千伏公網變電站197座,變電容量5366.5兆伏安,220千伏輸電線路205條,總長度3983公里,110千伏輸電線路413條,總長度4204公里,35千伏輸電線路328條,總長度2699公里。

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快速增長。唐山市電力裝機容量1235.54萬千瓦,其中,煤電裝機容量1036.74萬千瓦,總發電量約440.76億千瓦時,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3.42萬千瓦,總發電量約8.88億千瓦時,水電裝機容量47.59萬千瓦,總發電量8.64億千瓦時,風電裝機容量47.8萬千瓦,總發電量11.78億千瓦時,垃圾發電裝機容量8.42萬千瓦。

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唐山市現有油氣長輸管道5條,長度499.9公里,途徑唐山市的主要干線燃氣管道有永唐秦天然氣管線、唐山LNG外輸管線、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唐山段、天津港LNG管線末站唐山段、曹津原油管線等。

水網保障能力更加有力

十年來,唐山市水利累計完成投資132.91億元,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做好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全市水資源承載能力和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初步形成“堤固洪暢、河清湖晏、岸綠景美、管理長效”的治水管水新格局。

水資源保障持續強化。十年間,唐山市重點實施曹妃甸、樂亭新區、南堡等區域供水工程,年供水能力達到7.1億立方米,建設引邱入城、灤河-沙河-石榴河等水系連通工程,累計調引灤河水60.15億立方米,充分保障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累計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4880處,集中供水率達到95.9%,改善灌溉面積180.53萬畝,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使全市水力侵蝕面積逐漸下降。

流域防洪體系不斷完善。十年間,唐山市完成89座病險水庫、5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4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河道治理總長383.09公里,修筑河道堤防247公里,修建、加固海堤6公里。唐山累計落實各級抗旱專項資金0.66億元,實施抗旱應急項目123個,挽回經濟作物損失18.53億元。

河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唐山市堅持“治用保管”四措并舉,全面提高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水平,先后實施南湖、環城水系、惠豐湖、黃臺湖等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2018年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了“全域治水清水潤城”工程。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建管并重、岸水同步原則,重點實施治水項目153個,統籌推進水資源、水污染、水環境、水生態一體化治理,探索出一條截污治污、拆違清障、興建工程、生態修復的治水路徑。截至2021年底,基本完工項目116個。全市河系水質狀況持續向好,水環境質量取得歷史性突破,贏得了社會各界、城鄉群眾的廣泛贊譽。

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

十年來,唐山市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高質縱深發展,為生產生活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高速、泛在、融合的高水平發展格局已經形成。目前全市擁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31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2家(其中國家級3家)。

信息基礎設施水平省內居前。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覆蓋全市的高速城域網,通信光纜已通達所有行政村,互聯網出口帶寬達到1200G,主干及接入光纜總長度達到10.3萬公里,互聯網寬帶用戶超過145萬戶,100M及以上寬帶用戶占比85.6%,移動互聯網用戶普及率達120.48%,政府門戶網站、本地重要新聞媒體和商業類網站均達到IPv6技術要求,NB-IoT網絡部署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全市建成5G基站數量達到12211個,5G網絡布局穩步推進,實現城市熱點地區全覆蓋,建成省級“制造業+互聯網”試點項目44個,省級企業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5個,總數均居全省第一,全市省級智能制造車間達到58個,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試點6個,位居全省第一。

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十年間,唐山市累計建成公用充電樁數量達到3216個以上,5G技術在港口集裝箱、散料堆取等方面的應用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智慧化京唐城際高鐵即將開通,唐山到秦皇島智慧高速公路正在加緊建設,全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數字平臺、城市交通的“智慧交管大腦”已投入使用,全市所有中小學均已接入互聯網,98.8%的教學班已配備多媒體設備,數字校園率達到78.4%,建立了全市醫療保障骨干網、全民健康數據平臺,全市4745家定點醫療機構及3882家衛生室實現醫保數據聯通,全市40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信息數據實現互聯互通、互認共享,城市水、電、氣、暖和公共交通收費均已實現移動支付。

物流基礎設施布局完善

十年間,唐山市大力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備體系,物流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效率持續提升,物流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物流主體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截至2021年底,全市規模以上物流企業達到494家,A級物流企業23家,投資建設完善了18個共同配送中心和新建、改建物流標準化企業30家,先后成為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7個區域物流節點城市”、“國家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商務部確定的“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國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城市”和“全國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

國家物流樞紐高效運行。2021年,唐山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共完成貨物吞吐量1.97億噸,同比增長15.02%,物流業務收入36.17億元,同比增長13.03%,港口鐵路裝卸車輛22030列,同比增長16.20%,庫房平均利用率85%,初步實現了“物流要素、商貿要素、信息要素、金融要素”的集聚發展,有效推進了供應鏈延伸、產業鏈迭代升級及價值鏈轉換共享。

打造國際陸海物流貿易新通道。開通唐山—烏蘭巴托、唐山—安特衛普、曹妃甸—烏蘭巴托、唐山港海鐵聯運過境至蒙古國烏蘭巴托、“中—蒙—俄”等貨運班列,為腹地外貿企業開辟了國際運輸新通道,助力唐山加快建成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窗口城市。

城市基礎設施加速推進

這十年,唐山市以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主線,實現了城市建設再升級、城市管理再出發、城市服務再深化,奮力開創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全新局面。

城市路網和停車設施不斷完善,通行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底,建成區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0.52平方米/人,建成區路網密度達到8.6公里/平方公里,城市路網加快融通,配備公共停車場停車位數9萬余個,配建停車場停車位數22.8萬個,路內停車位數6.7萬個,助力群眾便捷安全出行。

園林綠化和亮化照明效果明顯,城市景觀更加靚麗。截至2021年底,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51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37%,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15分鐘生態休閑圈加速構建,建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百點亮化工程”,點亮城市之光,保障城市照明安全運行,守護市民夜間出行,道路照明燈盞數18萬余盞,安裝路燈道路長度2000多公里,城市建成區范圍內基本消滅無燈區,新建城市道路裝燈率達到100%,道路照明亮燈率達到98%。

城市供水和排水凈化強化提質,開源節流成效顯著。十年間,唐山市新建城區嚴格執行雨污分流排水體制,保持陡河、青龍河、石榴河、還鄉河的還清成果,再生水回用更普及,污泥處置更加高效。截至2021年底,完成北郊凈水廠提升改造和南湖水廠及輸水管線建設,供水水質出廠合格率保持在99.5%以上,自來水普及率保持100%,漏損率6.99%,水量漏失下降明顯,污水處理率達到99.2%,污泥達標處理率100%,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垃圾分類和環衛設施配套齊全,市容環境逐步改善。截至2021年,全市累計建成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790個,有害垃圾處置在全省先行先試,14個縣(區)有害垃圾貯存點建成試運行,全市多家公共機構和試點街道辦事處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新建擴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十年來,唐山市農村人居環境鞏固提升,實現了“臟亂差”向“凈潔美”華麗轉變, 扎實推進“綠、美、亮、凈、硬”,完善建設“水、電、路、氣、訊”,補短板、強弱項,固基礎、保民生,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擦亮鄉村靚麗底色,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市所有縣(市、區)市場保潔城鄉一體化覆蓋率達到100%,城鄉生活垃圾焚燒實現全覆蓋;高標準農田共計604萬畝,較2011年增長20倍,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5.6%,實現平原地區農村自來水全覆蓋,農村“四好農村路”17702公里,排名全省第五位,較2011年底增長43.87%。

村莊環境得到持續改觀。十年來,唐山市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廁所改造“兩個全域達標”和農村污水管控、村容村貌“兩個全域提升”,截至2021年底,唐山市1815個村莊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620個村莊實現有效管控,累計完成戶廁改造104萬座,新建農村公廁6000余座,2021年底在河北省“民生工程”年度考核中唐山市農村廁所改造提升工程排名全省第一,遷西縣、遷安縣、豐南區、灤州市獲評全國、全省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責任編輯:成靜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