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創新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然要求
摘要:為推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關鍵技術和體制機制的發展,中國能源研究會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共同推出“新型電力系統沙龍“系列活動,邀請業內資深專家分享觀點、對話交流。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白雪報道 為推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關鍵技術和體制機制的發展,中國能源研究會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共同推出“新型電力系統沙龍“系列活動,邀請業內資深專家分享觀點、對話交流。新一期的新型電力系統沙龍暨“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機制創新研究”課題啟動會10月30日在京舉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營銷部副主任唐俊,南方電網公司戰略級技術專家、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能源戰略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陳政分別做了主題報告。
中國能源研究會特邀研究員陸啟洲、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監事長潘躍龍、國家電網原副總經理楊慶、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委會會長孫耀唯、中國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馬莉、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丁揚等專家對專家報告做了點評,并為研究課題提出了建議。
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指導意見》。會議強調,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健全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體制機制,推動加強電力技術創新、市場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未來幾期新型電力系統沙龍將圍繞“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機制創新”這一主題展開。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衛斌表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要求實現清潔化、柔性化、分散化和數智化四大轉型,這意味著電力系統各要素之間的結構關系和運行方式必然發生深刻變革。換言之,機制創新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然要求。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當務之急要實現四個方面的市場機制創新,一是創新促進新能源發展的市場機制,二是創新推進煤電轉型的市場機制,三是創新促進儲能多應用場景多技術路線規模化發展的市場機制,四是創新推動用戶側參與系統調節的市場機制。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營銷部副主任唐俊表示,新型電力系統具備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五個特征。電力市場機制以“經濟高效”為目標,是實現“清潔低碳”、“安全充裕”和“靈活智能”的關鍵驅動力。
在提升系統靈活性方面,儲能技術必不可少。輔助服務市場能促進各類儲能發揮技術優勢,充分挖掘調節能力。對亟需完善輔助服務機制,一是促進儲能參與輔助服務的政策落地;二是豐富輔助服務品種,如備用、爬坡等輔助服務;三是合理疏導輔助服務費用。
儲能在電能量現貨市場中的套利行為與電力系統的削峰填谷的技術需求一致,因此,要完善現貨市場機制以提升儲能主動調峰積極性,一是儲能作為獨立主體參與現貨市場,二是擴大現貨市場限價范圍,三是完善與輔助服務的銜接。
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特征是新能源裝機和發電規模占比逐步提高。隨著新能源全面進入電力現貨市場,相比過去的固定電價,以光伏為典型,其電能量收入很可能顯著下降,因此,體現新能源的綠色價值尤為重要。發改能源[2023]1044號明確提出綠證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實現了綠證核發全覆蓋。應進一步規范完善綠證交易體系,做好綠電與綠證及電力現貨市場的銜接,推行新能源電力消費強制配額制以及統籌協調綠色發展與系統安全的關系。
南方電網公司戰略級技術專家、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能源戰略與政策研究所所長陳政表示,為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新能源得到蓬勃發展,但也帶來多類型電源同臺競價、可靠供應保障、激勵相容發展等難題需要妥善解決。
從近期來看,基于國內電力市場建設發展現狀,市場機制改革宜盡量降低市場環境要求,通過更好地發揮有為政府作用來達成保供穩價助轉型目標。建議針對不同成本特性電源建立差異化價格形成機制,風、光、水、核等低成本變動機組可采用政府授權合約方式分類確定平均結算價格,并輔以調峰運行激勵機制;燃煤、燃氣等高變動成本機組可基于可持續運營成本及市場收入預期等評估結果,對各類機組進行差異化補償。
從遠期來看,傳統電力系統到新型電力系統,技術成本特性都發生重大變化,系統優化目標也更趨多元,但市場機制設計根本目標并未改變,仍是引導實現最優規劃與最優運行。
陳政認為,現有電能量市場已較好解決了最優運行問題,從最小化改革成本考慮,創新建立引入綠色發展約束的新型容量市場機制是實現多元目標最優規劃的最佳選擇。此外,為促進跨省區資源優化配置,建議推動跨省區輸電價格改革向兩部制以及一體化定價發展。建議暢通中小主體參與市場渠道,通過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方式聚合分布式資源參與市場。
中國能源研究會特邀研究員陸啟洲認為,創新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市場機制,要立足我國國情,要基于我國擁有最大同步電網這一事實,要摸著石頭過河,尤其要對地方政府出臺的政策進行梳理總結。近中期要著重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電源側的輔助服務要實現同質同價,二是負荷側要對可中斷負荷、可調節負荷進行區別定價。陸啟洲強調,電化學儲能不宜在發電側發展。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監事長潘躍龍認為,當前電力市場機制創新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一、發展統籌不足,系統調節能力與新能源有待協同發展、同步推進;二、中長期市場與現貨市場銜接不足;三、電力市場對新能源發展的適應性不足;四、靈活調節能力難以有效釋放;五、系統可靠容量尚未做到長期安全充裕;六、需求側調節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國家電網原副總經理楊慶認為,新型電力系統帶來的問題首先是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對電力系統和電力市場的影響,為適應分布式新能源快速發展,應在國家和省級市場的基礎上,探討建設第三級電力市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指出,研究電力市場機制創新,首先要明確市場的范圍和相關主體,要充分考慮不同主體的利益訴求,要理清產業鏈上下游的關系。市場機制的核心是電價,通過多品種電價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此外,政府監管也是重要的調節手段,要重點考慮相關主體的定位問題。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委會會長孫耀唯認為,我國有必要對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的實踐,進行總結和梳理,結合國內國際改革成功經驗,對電力體制改革與電力市場進行再設計、再創新。只有切實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電力現貨市場、容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才能真正落地。電價要能夠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反映資源稀缺情況、減碳和環境成本。此外,要把電力市場、綠電交易、碳市場、綠證交易市場納到同一個體系統籌考慮,避免政出多門,相互掣肘。
孫耀唯同時強調,機制創新離不開體制創新,首先是市場主體、市場結構、市場范圍,然后才是市場機制的設計問題。要結合能源轉型的新業態,注重培育與新型電力系統相適應的多種形態、合格的市場主體。
中國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指出,建設電力市場的目標是要保障安全性、經濟性,促進能源綠色轉型。電力市場機制的核心是價格,要統籌考慮中長期、現貨市場建設。要研究電能的容量、電量、調節能力等多維價值問題,考慮一二次能源價格關系問題,合理確定價格浮動的范圍。在市場設計時,要針對服務定價而不是針對市場主體的身份定價。市場設計要考慮不同電源品種實現同臺競爭。對于新能源的綠色價值,通過配額制來實現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馬莉認為,要重點研究三個方面的機制。一是提升系統調節能力,保障安全的機制;二是新能源參與市場競爭的機制;三是能源轉型成本的疏導機制。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丁揚指出,市場機制的關鍵是價格,要建立價格體系、價格機制,最重要的是價格傳導機制。我國現行電力市場運行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價格傳導機制是斷裂的。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指出,研究市場機制創新首先要對國際國內市場建設的情況進行梳理和提煉總結,要對國際電力市場建設的新動態進行跟蹤、分析,其次是要對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的多年實踐進行總結提煉。電力市場建設,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特別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要對國內電力市場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比如成本疏導機制問題、新型主體參與市場機制問題、適應新能源市場消納的機制問題等。
史玉波建議,要建立兩個方面的機制研究,一是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市場保障機制;二是有利于供需協同的電力價格形成和傳導機制。
責任編輯:白雪